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要做学生的朋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班主任首先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其二,在教育和帮助学生时,要在"和风细雨"和"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切忌高喉咙、大嗓子地"训斥",重视和学生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2.
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尽量不处分学生,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对学生进行处分时,不应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名誉当众受损,尽量不用涉嫌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处分应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处分决定书尽量不公开。学校应当大力宣传学生申诉制度,并成立专门的申诉受理机构,以接受、审查、处理学生申诉。  相似文献   

3.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管理的现状,从学生的思想状况、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提出对学生管理的新思路。即:必须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绿色上网,培养学生共享健康网络;实施"双性"、"双规"管理方略,增强学生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潜力。教师要试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活"起来;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乐"起来;创设联想情境,让学生"思"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表现,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不能充分反应一个人的认识和想法。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二、利用生动的声音形象,让学生"想"读;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想"参与;四、巧设问题,进行口语交际;五、开拓形象思维,让学生"会"说;六、教师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有好习惯就有了好的成绩.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逼"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以导学案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抓课堂预习讲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用随机抽查方式,"逼"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习惯;借当堂训练,"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凭阶段反馈测试,"逼"学生养成常看错题的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8.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如何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在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猜想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演示中展开直觉猜想;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进行猜想;教会学生猜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师问生答,学生普遍缺乏提问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敢问"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为学生搭建"能问"的平台;教会学生掌握"善问"的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程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应"规行矩步"——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要"言必有中"——锻炼学生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宜"行思坐想"——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情境;戒"纸上谈兵"——让学生的学习基于生活,不要孤立知识;需"有条不紊"——让学生按顺序进行分析归类;学"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深思实验现象的本质;能"多谋善断"——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创意设计与评估;会"学以致用"——注意实验数据与结论的应用,如此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加强党员干部监督是保证党对高等学校领导的需要,是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建设高质量社会主义大学的需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党员干部监督的主要领域和内容,并提出了实施监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s on our university systems to create innovative, flexible doctoral programs. Some countries have responded to this challenge by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n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the trend appears to be to re-invent the traditional PhD rather than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This paper traces 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ons for this trend. It focuses, in particular, on the case of the longstanding Doctor of Education (EdD) at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OISE/UT). Enrolment in the EdD program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Drawing on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evaluation data from PhD and EdD students, this paper examines reasons for this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same climate that is fostering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s also changing the landscape for PhD education, making the degre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3.
构建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研究,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点、内容、方法与途径,初步构建了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古老命题,在承认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的基础上,把源泉进一步分为两个:外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从这两个世界中攫取艺术创作之需。而向源泉攫取需要最基本的东西———激情。  相似文献   

15.
较长时间来,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与实际践行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德育工作者素质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德育行为与期待效果相脱节的德育困境破冰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德育的内涵价值、思考德之能力建设的改革指向、寻求文化时代德育的智慧路向,是德育困境破冰问题之关键,因为德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棋子",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先行。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的炎黄子孙是同宗同祖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浓浓的乡愁是剪不断的,台湾各个时期的作品针对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同胞渴盼祖国统一和渴望回归故园的殷切之情.  相似文献   

17.
地级城市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宜春市为例,认为解决宜春中心城区未来发展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当前东部向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的机遇,认清和发挥宜春如生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才能破解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城市营销战略,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营造城市品牌形象是我国城市在全球化竞争中崛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史上关于圆的度量和圆周率的推算,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有价值的史料,但对这一数学史实的认识有许多模糊的地方,运用与中学数学教学有关的例证澄清这一数学史实,给数学教学以重要启示:关于圆周率的教育价值应得到充分挖掘和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20.
A doula and expectant mother's view of birth is forever changed when she sees a midwife simply place a newly born child below her mother at the moment of birth. The pause that the mother experiences in this moment as she studies, touches, and claims her child prompts the author to reflect in this guest editorial on ways we might be disturbing the natural sequence of birth as we deliver babies directly to their mothers' ch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