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志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2)
“五四 新文化启蒙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和必要的阶段.这个运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是超前人的,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它自身的不足,加上历史发展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启蒙”成为后来乃至今天人们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在新的条件下发扬“五四”自觉进行文化变革的精神,实现文化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现代化事业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禹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9,(4)
人文主义是在西方语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模式,这一思想发端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这一思想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并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被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人权、民主、科学等观念为口号,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试图以西方的人权、民主、科学等价值理念,重构新的文化体系。从而使这场运动蕴含着以西方人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杨俊广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一五四精神是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的哲学精髓是理性主义。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底蕴是科学理性。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遭到惨败,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发现自己落伍了,从此,复兴和强盛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课题,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远征,经历了一个全世界罕见的漫长而崎岖的现代化历程。中国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愚昧的“以商制夷”的办法彻底破产。部分土大夫认识到中国历史格局面临“数千年末有之变局”,而西方国家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放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搞一点“防御性现代化”,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4.
5.
6.
不知不觉间,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3年了,当年的那些勇敢的先行者大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每当我在书中读到这一段历史时,脑海中却总会浮现出一张张刚毅而又决然的面庞。正是这些勇敢的斗士,让我们理解了“人”的真实意义,让我们懂得了个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就如同是长着薄薄羽翅的天使,引导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由于篇幅有限,本栏目只介绍鲁迅先生和陈独秀先生。收录文章分别来自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和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安庆市是陈独秀先生的故乡,而绍兴市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下期“非常制造”栏目预告:《活力世界──走近“世界杯”》) 相似文献
7.
8.
9.
赖仁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五四运动迄今已七十年了。七十年来,五四的革命精神不断在激励和引导着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改变我们民族的命运,为振兴中华,进行着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历史的巨变,但五四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五四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对于激发和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的崛起和腾飞,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彦申 《北京教育(高教版)》1999,(4)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发祥地,从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直到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家,自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以来,评论界对他的浪漫抒情创作倾向的评价便褒贬不一、毁誉各半。本文立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背景中,多角度地对其文艺观的形成及文学创作倾向的选择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为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五四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刘为民五四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学的灵魂。探讨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洞察“赛先生”的历史命运与中国特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野、思路和经验教训。1915年1月创刊的《科...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思想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中的主线,浙江精神对郁达夫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作为在浙江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郁达夫,得益于浙江精神的熏陶,并丰富和发展了浙江精神.要准确理解郁达夫作品的思想内涵,就必须深入把握郁达夫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与渊源,本文就浙江精神对郁达夫爱国主义思想影响进行论述,以求准确把握郁达夫爱国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管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4)
康白情是“五四”时期勇于探索,勤于创造,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新诗人,但学术界对他的了解和研究都不够.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生平,纠正了有关他的生卒年的误传,评述了他在新诗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个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热潮正在兴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长远而又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和现实的任务。弘扬革命传统精神诸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造就一代新人,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是历史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关于五四运动的书籍中,叶曙明的《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和杨念群的《“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这两本书,不但加深了我们对民国初年历史的了解,也为我们反观身处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7.
18.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20,(3):5-8
五四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反帝反封建、拯救民族危亡,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经百余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传统,融入民族精神之林和一代代有志青年血液之中。在新时代青年中传承五四精神,深化理解与践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而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57-60
"五四"前夕,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剧作的翻译介绍,引发了中国人对封建的性爱伦理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反思与叛逆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五四"思潮和文学中,深蕴着文化人拯救社会与自我关怀的双重情结,但随着社会改造意识的增强而忽略了国人精神与人格改造的任务远远还没有完成,不能不说是当时认识上的一种偏颇和误区.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已过去80年了,但它的精神,仍然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仍富有启发和激励意义。一、自强与自立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五四”青年弘扬了这一传统,具体表现有三:第一,自主。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青年应该是“自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