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状元媒》是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在2012年的新作,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独具匠心、似散非散,同时运用别具特色、似俗还雅的叙事语言和似我非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推陈出新,以一种新形态的审美丰富了小说的结构方式、话语形态以及叙事形式,创造出自我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的“坐动”“散动”学说是区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一个尝试 ,后人对“散动”学说有一些误解 ,本文对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3.
散文,顾名思义,以散为特色。 散文的散,宛如天马行空,驰骋纵横,奔腾自如,妙在又不脱韁,放而能收。以散为能事,以凝炼为归宿。贵散、似散、非散,形散神聚。象仪态万千的秋  相似文献   

4.
<正>开学没几天,小宇就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靠着一双似睡非睡眼,时常瞒天过海,在课堂上“神游千里”;凭着一张似动非动唇,偶尔隔空传音,在自习课上“妙语连珠”。每天上课,我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处理他与同学间的纠纷——“老师,小宇把我的橡皮切成了八块,还扔进了垃圾桶!”“老师,  相似文献   

5.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晏乾坤 《现代语文》2009,(12):61-64
在《红楼梦》众多版本中,对林黛玉眉目的描写也不尽相同。有的描写为“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的是“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笔者认为“一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才更符合曹雪芹的本意。这样的描写不但能存形于外,而且能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把人物外形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高度统一,达到了“以眉目尽传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 散文,是诗,篇幅小而容量大,文采斐然而又耐人寻味;散文,是歌,叙事娓娓道来,议论慷慨其辞,抒情或似清泉琤琮,或似沧海横流;散文,是画,或旁征博引而不乱,或探幽入微而不晦,似信手拈来而跌宕有姿、顺理成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中的“形散”指出了一般散文的外部特征,而“神不散”说的是散文有着使“散”的材料得以成文的灵魂。透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正是散文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 试看杨朔的《海市》。作者一落笔便极尽描绘了蓬来仙境的缥渺,海市蜃楼的虚无,似为闲笔。之后,作者又坐上船去寻找那不可捉模的海市,更是异想天开。但正是从这引人入胜的异想  相似文献   

8.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作者欧阳修被贬官于安徽滁州. <醉翁亭记>名为记醉翁亭,可是处处记山水,而读者读来似乎句句在记亭,也感到作者似乎在抒发他的情感胸怀,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 从行文上看,文章以"乐"起笔,以"乐"收笔,似散非散,可以说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一篇格调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似动非动如梦如幻──谈朦胧美许自强人们在审美肘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云的山峰比无云的美,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真景美,月光下的田野比白夭美,披上轻纱的少女,比本来面目美…一这一切就是朦胧的魅力。朦胧美是一种独特美,它既可表现阳刚美,又可依附阴柔美,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2.
走出怪圈     
照一些同行的和隔行的青年看起来,我们这些搞古代文学研究的人,是再保守不过的了。一年一度“热”风吹过,我们这一头总是似动非动。何况,这个行当,整个儿看就是专门保存传统文化的行当,它是否有存在必要也还是个问题。这么一来,宣战书就一张张下过来了。在我最近参加的一个座谈会上,几位主张改革的青年,把大伙儿狠狠地捅了一捅。好  相似文献   

13.
    
这幅图画意韵丰厚,布局完整合理。嶙峋怪石,陡生萧瑟。而一挂从树梢垂落的柔枝,浅绿点点,绯红片片,为这恼人的天气增添了无限暖意。两只寒鸦,小憩枝头,似喜,似悲,似为生命的单调忧愁,又似因春天的到来而满怀希冀。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大自然的生灵和谐共处,宛然一体;无声的画面里,每一笔静心的勾勒又蕴含着无限生机。憩@张扬 @楚歌  相似文献   

14.
此图的松树用破散的淡墨渴笔,且用笔似非毛笔,而是蔗渣莲实之类,斡旋地刷出松毛苍润的树皮质感,若有若无的鳞皴,有如罔两画的影像。尽管笔势是扁而方的,但因它的淡,所以不见张扬刺激,反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的“坐动”,指充当了谓语的动词;“散动”,指充当了主语、宾语、表语、介词的宾语、定语的动词。二者的划分标准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这种划分揭示了汉语动词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这一特点。因而《马氏文通》“坐动”、“散动”的提出对研究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历经风吹雨打, 坚石的棱角终显光滑; 几载穿林过崖, 飞鸟的羽翼渐趋丰满。年华浸满流光斑斓, 回首走过的里程, 每一段都给了我一个惊奇的发现, 发现这一路上最美的风景。春风花草香。点点杨花, 似花非花。子规声声掩映着姹紫嫣红。薄纱般的晓雾尚未褪散, 便浸过帘子, 浸得满屋春寒。母亲依旧为  相似文献   

17.
<正> 壹似A非A两个意义相反的动词“似”、“非”,后面可以出现同一个词语 A,组成“似 A非 A”格式,相当于“象 A 却又不是 A”的意思。例如:①放下背篓,一头就栽倒床上,似睡非睡地躺了一个钟头。(莫伸《沉寂的五岔沟》,《中篇小说选刊》87年1期95页)  相似文献   

18.
梦一场     
一朝春尽 也似花飞梦一场 恰经年的霜 散入花蕊深处 往来的羽族扇动着晶莹的翅膀 汲取一抹淡谈的幽香  相似文献   

19.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凤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的惊叹声中,《红楼梦》里走出了一位"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  相似文献   

20.
似游戏,非游戏;似作文,非作文;似课程,非课程。似与不似之间有创造;似与不似之间见特色。似也罢,不似也罢,我们无需叫真儿界定它,真真实实的效果是,孩子们特别地喜爱,格外地投入,效果也出奇得好。这就是我们对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说话接龙”的总体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