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象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高原期”现象,原指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开始进步快,但练习一段时期后往往出现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即高原期,突破这个高原期后,技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突破“高原期”的策略是加强对技能的再认识,积累更多的背景材料,寻找新的兴奋点。推行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评价方式注重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等已逐步进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相似文献   

3.
从学者提出的卓越教师的特质结构与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表现进行分析对比来看,二者有内在的相关性,即具备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抗逆能力、持续自我的反思的素质等,这是决定一个教师避免进入“职业高原期”或者面临“职业高原期”时在身心和正向发展方面积极努力并且迈向卓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当教师发展进入熟手型教师阶段时,通常会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新课改依靠集体备课组织促进教师内部合作,通过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与外部交流,能有效克服高原期孤寂感。新课改以课程反思为基础,促进教师反思,有利于破解高原期困惑。新课改以课程研究为起点,倡导教师研究,为教师走出高原期提供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芳 《教学与管理》2012,(30):93-94
一、高原期现象的症状高原期(Learning Plateau)指有时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学习者最初取得进步后其学习会停滞不前。再过一段时间,学习高原之后会出现继续进步。有些学习者曾经历过一个或多个高原期且持续时间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高原期现象的症状通常体现在心理和语言能力方面。心理症状包括沮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高原现象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资培训研究》2005,(3):18-23
教师高原期和其间伴随的高原现象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阶段让很多希望提高业务水平的教师无所适从。教师对高原现象的处理结果将影响其今后的教师生涯与发展,因此,本文将对教师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应对措施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以往的相关研究做评述,以期给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高原期和高原现象的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原期”现象,原指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开始进步快,但练习一段时期后往往出现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即高原期。突破这个高原期后,技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突破“高原期”的策略是加强对技能的再认识,积累更多的背景材料,寻找新的兴奋点。推行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评价方式注重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等已逐步进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学校实施新课程数年,却一直难…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常常遇到高原期,制约着个人的发展。教师要早日逾越职业高原期,不仅要正确认识高原现象,而且要充分利用周围资源、从科研上寻找突破口、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以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论输出在石化现象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化现象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学习能力进入高原期的停滞不前现象。本文论述了石化现象的定义,总结了几种有关石化的成因,最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了输出在防止石化现象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输出。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梅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1):79-80,89
本文借用心理学术语“高原期”来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一段时期内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现象,分析了“高原期现象”发生的原因,指出“高原期现象”的持续和教与学的方法不当有关,并提出了改进英语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探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时,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即进入了技能学习的“高原期”。“高原期现象”的形成有生理、心理、反馈性质等方面的因素。“高原期”的突破应从关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优化认知和技能结构、理顺输出和输入的辩正关系以及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作用:实现文化科学的有效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或振荡—高原期—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表现在能对学生的文化科学学习起到缩短和加速“渐进或振荡期”和“高原期”的作用。要实现教师的上述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并进一步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兴奋点、分歧点、“高原期”何在,能够激活兴奋点、加快逼近分歧点的速度、缩短“高原期”以及维持和推动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发展史实的研究,从课程层面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的复习中有这样一种复习现象,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题型,学生练习多次,甚至考了多次,学生总是不能有效突破,学习效率不再提高,学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难有突破,教师学生都很感到很无奈,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高原期"现象.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防止"高原期"现象的产生,促进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15.
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原期。如何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电子书包”的应用,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摘要:经过多年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原期。如何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电子书包”的应用,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85%,对教师的成长成才同样重要。教师的"高原期"心理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如何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家庭成员、社会方面入手,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平静安定的工作环境,顺利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快速度过职业发展的"高原期",这对于学校和教师本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原期”: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逾越的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常常遇到“高原期”,制约着个人的发展。“高原期”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逾越“高原平台”,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考生比较容易进入高原期,接下来在情绪、心理、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能否利用好寒假,将决定着下学期学习状态的好坏。  相似文献   

19.
黄锦 《福建教育》2006,(11A):7-7
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现象与学校管理不当息息相关。1.学校管理功利化。很多校长只盯“分数”,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业务学习不闻不问,致使教师采取猛灌狠练,题海战术。我曾见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开学两星期就把课文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不停地做练习和测验。学校管理的功利化使教师失去了教研热情,一味机械教学,教师自然深陷于职业高原期的泥潭。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表现为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半途而废。“高原现象”已成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