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是暴力冲突的最高形式,武术是一种暴力手段,中国武术发展为博大精深、千枝百蔓,军事目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军事目的既非中国武术形成的唯一原因,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文章对武术与军事的密切关联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武术的绝大部分内容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用于私斗,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试述中国古代哲学对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视角,分析论述太极、五行、道与气、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与中国武术的渊源关系,以为中国武术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社会中,文化偶像是人们了解并接受某一文化的重要原因,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就是中国武术偶像的缺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以及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中国武术的"花架子"称谓入手,对中国武术的"花架子"进行解读.认为: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一个历史论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历史的叙述,是对某种文化基因的表达,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奥运后中国武术在市场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武术迈向全球化为研究方向,从而使中国武术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激发出人们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国版图东南一隅的岭南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武术最早向外传播的地区,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中国武术文化符号辐射意义的"功夫"一词即发源于此.岭南珠三角武术文化应积极充当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先锋,探索作为中国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前沿阵地,以其所处的地理及历史人文优势,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们若想了解以前的武术精神与其显示的文化,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武术电影成为当代人们了解武术和历史的宠儿。文章从中国武术电影的本质与内涵出发,论述了中国武术电影对中国武术精神内涵与本质特征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试论武术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动力,探讨在弘扬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过程中,维系传统和超越传统二者的重要性及辨证关系.研究认为把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武术国际化价值取向的要求,同时融合竞技性,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动力;维系传统是"根",是"源头",是武术国际化的重要前提,超越传统是"活水",是武术国际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樊宜兴 《精武》2008,(12):55-56
中国武术,路在何方?热衷于武术事业、出身于武术世家、对中国武术的现状和历史有着深入研究的樊宜兴老师,纵观历史,结合当下,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给中国武术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武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目的: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美学特征进行全面阐述.并从武术的美学价值方面为传统武术发展战略与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反映出最高层次的审美理想。中国武术不但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本色美等美学因素,而且独具特色。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在显现。建议:21世纪武术要发展,就要充分显现其美学价值。通过政府行为运用表演、比赛等手段来挖掘武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现代武术的辉煌——竞技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浩 《中华武术》2005,(12):28-28
近现代的中国武术是在中西体育文化的撞击交融中向前推进的,中西体育文化对接中的成果之一就是诞生了竞技武术。竞技武术的诞生与兴盛是20世纪中国武术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是中国武术的灵魂和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推却的责任,理应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构国学之术.这其中包括,重建学校武术教育理念,重建学校武术教育模式,重建学校武术教育队伍,重构学校武术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4.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6,(12):59-59
李步前(宁波市镇海区陈家村万盛路):武术段位制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推行,就引发争议。实行近十年来,各方面的效果并不被人看好。首先,段位制对于武术的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竞技套路练习者越来越少,民间习武者也越来越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二,由于中国武术门派、拳种众多,究竟谁能代表武术呢?是传统武术、竞技套路,还是竞技散打?都不能。所以,用一种统一的制度来体现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其三,武术段位制本身设定上存在缺陷。本人以为,应将八段像国外武道一样(如跆拳道、空手道)设为十级。最高段位不应颁发给某一个人,只能作为象征性、荣誉性的段位。武术的修炼是永无止境的,谁都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精神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武术必须积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五项基本原则。参与原则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前提条件,竞争原则要求武术形成自身的竞技形式,公平原则要求武术运动具有规范、科学的竞技行为和竞赛规则.友谊原则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基本目的,奋斗原则要求升华武术的精神思想,改变传统武术观念使之适应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在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主要问题为对外教学缺乏统一管理与规范、对外宣传主动性不足、专业武术师资介入门槛低和语言障碍。建议采取完善孔子学院武术课堂、建立武术表演团、组建武术专家团、建立武术交流处等措施,结合孔子学院办学方针重新调整中国武术对外发展策略,整合完善武术资源,以期形成中国武术对外宣传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武术的育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不只是向人的体能极限挑战。中国武术是性命双修天人合一的哲学,现在我们把传统武术用体育来概括未免太狭隘了些。武术不仅仅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不只是进入奥运会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其传播和延续下去。 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传统文化孕育它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不断发展完善。从总体来看,武术理论受中国哲学影响较多:武术防身制敌法,受中国兵学影响较多;武术健身法,受中医和我国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于中国武术而言,注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头。尽管武术未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毕竟,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正式举办武术比赛,这无疑会对武术这一古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武术会与西方的奥林匹克实现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对接,这也是我们所有武术人为之期盼的一次盛举。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认同是中国武术传播的内在动力,中国武术传播的最大症结来自于我们忽略了受众的内在需求,由此造成中国武术"传"而不"播"。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视觉文化已为传播领域的"排头兵",中国武术也积极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始视觉传播的转向,这主要由于视觉传播具有的内在优势、科技进步为视觉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本质使然。可以预见的是武术的艺术性很可能会遮蔽武术的技击本质,并将进一步消解武术传播的内容,从而使武术传播逐渐走向平面化、碎片化、奇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