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今,市面上所售浮漂种类越来越多,且形式各异,做工精良,选购起来一时还真是不知如何下手,翻遍手头大量钓鱼书刊,有关浮漂的文章却如风毛鳞角、寥若晨星,更别说如何去使用它们了,还有当今制漂名家专为钓某种鱼或某种鱼情所设计、制作的漂子,经销售的柜台已或产品广告中  相似文献   

2.
硬尾漂即实心尾漂,软尾漂即空心尾漂。经常听到钓友们关于硬尾漂和软尾漂灵敏与迟钝的议论。究竟是硬尾漂灵敏,还是软尾漂灵敏?是否只要是硬尾漂就比软尾漂灵敏;或者只要是软尾漂就比硬尾漂迟钝?造成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常用长竿短线钓草洞。由于有些自然草洞口小易卡浮漂,需几次才能放到位,很不方便;把草洞扩大又容易把水下的鱼赶跑。我采用废打火机密封圈套在浮漂中下部和主线连为一体,就很好地解决了卡漂问题。此圈易找且不易老化,平时也无需取下,不影响垂钓。当然剪一节气门心也可以用。  相似文献   

4.
浮漂是钓鱼人的心爱之物。一支好漂绝不亚于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而在水中,那清晰的下顿动作更是妙不可言。渔具店中琳琅满目的浮漂让人眼花缭乱,而关于浮漂的话题,更是无穷无尽,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5.
王现峰 《钓鱼》2005,(14):27-27
《钓鱼》杂志有几期中就“空、实心漂尾灵敏度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我也在2005年第7期中发表了看法,然而在第11期中看到山东尚先生的不同意见,现就其中敏感问题加以探讨(也是各期中的焦点)。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6.
黄斌 《中国钓鱼》2004,(6):54-55
《中国钓鱼》之“钓技论坛”栏目,关于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方面的有关理论问题,前后曾有多位钓友多篇文章提到与讨论和分析。例如,第149期24页陈燕曾钓友的:《试述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和第157期36页籍英志钓友的《不能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等文章,在钓友  相似文献   

7.
仲伟勋 《中国钓鱼》2005,(11):43-44
鱼儿在水中吸饵吞食咬钩的信号,是由水面上的浮漂相应动作传递给垂钓者的。浮漂运动的漂相,可表现出鱼儿吸饵吞食咬钩的全过程。为简洁分析鱼儿吸饵吞食咬钩全过程的各个动作,将其全过程分解为五个动作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善新 《钓鱼》2006,(1):28-28
在网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用以说明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见右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钓N目,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  相似文献   

9.
籍英志钓友的《论钓点囿区 说调漂新法》(见《中国钓鱼》1999年第八期至第十一期,以下简称《新法》)提出了调漂的新论点。本人读后,有些不敢苟同。谈些看法,就教于籍钓友。  相似文献   

10.
谷晓林 《垂钓》2005,5(11):45-45
浮标的标尾有软、硬之分,到底这两种标尾有什么不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特意找来一支7目软尾浮标的标尾,又找到一支硬尾浮标,将其标尾也截成7日长短后再进行深加工,将其粗细规格、目数高低改成与软尾一致。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在自家鱼缸里开始做对比实验。最终以鱼三死数伤的代价,得到以下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人年方二十,初入此道,钓技平平,且无一钓友,仅《中国钓鱼》与己为伴。每每谈及浮漂,各江湖高手众论纷纷,非谓物理学,亦必公式化,本人才疏学浅,不知所云。浮漂固为钓组之心脑,然非神圣,大可不必为之费神伤脑。在此简单小结各资料有关细尾漂的特点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一位六旬老人,在位于镜泊湖进水口上游的天然大钓场——小山子水域,花10余小时,只用一副手线配5枚串钩挂“假冒拟饵”,竟能钓获红尾几十斤。但凡听到这一战果的人,无不惊呼:“真是奇迹!”  相似文献   

14.
垂钓中经常听到不少钓友说,不是钓不上鱼,就是跑鱼。钓不上鱼和跑鱼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有些因素正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改正。  相似文献   

15.
安在胜 《钓鱼》2008,(6):20-21
在钓鱼活动中,竿线漂钩饵是钓鱼必不可少的几个主要要素。然而当我们具有了一流的竿线,上乘的浮漂,状态不错的饵料,令人满意的钓位,就是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吗?我的回答,不一定。你什么都有,但如果你不能真正明白怎样调漂,没有读懂浮漂的语言,那么这一切都是白搭。这就是我们常见到有的钓友不论从钓箱、钓竿、钓线、浮漂乃至抄网、鱼钩都是名牌,但却常常钓获廖廖或者干脆钓不上鱼。这种情况在新手甚至有一定钓龄的钓友中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一没有掌握正确的调漂方法,二没有真正的读懂漂的语言。而正确的调漂、熟练的读漂却正是钓鱼的关键环节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钓鲢鳙的风兴起,钓具饵料日新月异,钓获量越来越大,但如何吃法却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汉俊 《钓鱼》2011,(4):22-23
本人是一个钓龄不足两年的垂钓初学者,多学常练是我的座右铭。所谓多学,一方面通过《钓鱼》杂志向那些发表文章的大师们学习,因为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炼,积累了多方面成熟的经验,并且经过疏理提炼系统地写成文章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18.
喜欢钓鱼,若干年来总是调4目钓2目,对付什么鱼都这样,鱼获时有时无,时多时少。但总的来讲还是钓鲤鱼多,鲫鱼几乎所获无几。若按季节冷暖来划分的话,热比冷的季节相对要多收获。前冬去春,几次钓鲫鱼的实践迫使我不得不研究解决钓组的灵敏性问题。经过学习诸多钓友的经验介绍和几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冉守训 《钓鱼》2004,(13):47-47
黄河渔具小店设在黄河南岸,门前有座大石桥,是进八黄河滩垂钓的必经之路,过往的钓鱼人都把小店视为“后勤基地”,亲昵地称店主唐老板是“供应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