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论述现代文献学家海外访书的背景,然后介绍访书的范围。其范围包括佚书、古本或善本、古典小说戏曲、敦煌 遗书、太平天国史料及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华文著作。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趋向于成熟,李渔的《闲情偶寄》的问世成为当时园林艺术发展新的高峰,其中也融汇了戏曲的特征,并展现出多元化美学价值。本文以《闲情偶寄》作为研究内容,发掘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论及的明清戏曲作家都是各种戏曲目录书中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明清戏曲作家的名号、里居、别署、生卒年、生平事迹等,进行了新的考证,供中国戏曲史研究者参考。一、刘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汇考》)页二五二据《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著录刘珏《张解元墙头调莺燕》杂剧,并云:"刘珏,字远义,大都(今北京)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相似文献   

6.
程峰 《文化遗产》2022,(2):92-99
明清以来,怀庆府神庙剧场逐渐增多,其显著标志就是该地区的佛教寺院戏楼(或舞楼)的相继创建与重修。据统计,明清怀庆府佛教寺院戏楼至少有40座,主要记录于文献之中,目前现存佛教寺院戏楼仅有5座。佛教寺院戏楼的创建经历了由排斥到默许再到接受的过程,标志着明清怀庆府戏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清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与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对古典戏曲存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整理,给戏曲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由于明清史料浩繁,汇编时有遗漏。笔者把读书之时遇到的剧目与庄一拂、傅惜华剧目书进行核对,发现了一些未被收录或收录有误的剧目,这里把其中比较清楚的剧目予以考订,给从事剧目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在主观上总先入为主地认定明朝和李自成因受到传统历史发展规律支配,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灭亡和失败,清朝入关统一中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当我们从那时的实际历史形势来看,依据明清之际各方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明清鼎革之际,在清军进驻太仓的过程中,清初主流画坛领袖之一王鉴的故乡太仓发生了什么?家国横遭劫难之际,在明清之际的太仓文化圈中,王鉴正处于这个士大夫文人集团的中心而未曾置身事外。作为明朝大臣之后,既为人臣,又是家族与乡里推重的"郡伯""王廉州",在生死攸关的板荡之际,王鉴等太仓文人交游圈士子如何应对这一历史困境?本文试图回到清初的历史语境中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从戏曲广播的现状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节目开始萎缩或日益陷入困境。导致戏曲广播节目萎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兴媒体的崛起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使原来戏曲广播的听众分流。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传播媒介呈现越来越多的样态。电视的出现就极大地震撼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如日中天之际,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等又粉  相似文献   

12.
正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制、诏、诰、敕、谕、旨、批等命令的总称。现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圣旨",多为明清皇帝封赠官员及其先人、妻室的诰命与敕命。近年来,在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皇帝圣旨或"情景再现"颁发圣旨的场面。那么皇帝圣旨到底什么样?圣旨里又隐藏了多少故事?本讲就与您聊聊明清圣旨——诰命与敕命,以及社会上流散诰命、敕命的真假是非。  相似文献   

13.
一明清王骥德、李渔有“世之腔30年一变”之说,当代戏曲音乐家也认为越剧形成后100年内声腔平均十几年一变。这是因为,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新的音乐跳动着新时代的脉膊。由于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戏曲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欣赏情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广播戏曲不同于舞台戏曲,无直观形象,属声音艺术。所  相似文献   

14.
《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赵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我的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的研究,因了这部书稿的完成,有可能告一段落,尽管某些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还将在一段时间中继续。写这部“续编”在我,是一段艰难的经历,这不但因了论题本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较高水准的戏曲研究工具书,代表了古典戏曲文献研究的基本成就。如: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8月)、梁淑安、姚柯夫编著《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8月)、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叙录》(河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推出10集京剧电视剧《曹雪芹》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学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戏曲艺术同样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杂剧变成传奇,从传奇演变成以昆腔、京剧为代表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对传统戏曲进行整理改编和改革,近年来出现的新历史剧和现代戏,革新了戏曲艺术面貌,丰富了戏曲舞台。近年来,戏曲在电视播出中进行的艺术的和  相似文献   

17.
临清自西汉建制至今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最让临清人骄傲的便是明清之际临清城的两度崛起.……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明清戏曲中,节日往往作为故事的背景板为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陈铎《太平乐事》、林章《观灯记》、曹寅《太平乐事》即以元宵佳节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元宵习俗和人物风貌。三部杂剧均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显示了明清城市的节日文化;借由花灯、烟火和社火等颇具节日特征的意象,增加了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采用一经多纬的空间叙事结构和多重对比叙述,将时间跨度限制在元宵节之内,着重节日场景刻画;语言诙谐,多用科浑,集喜剧外衣与悲剧内核于一身,在表现节日盛景的同时也关注到市民阶层的苦难。  相似文献   

19.
余怀余怀字澹心,一字广霞,又字无怀,别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其戏曲活动有三项:一是撰有剧本《集翠裘》。周亮工《复余澹心》称:"读广霞君《集翠裘》,觉马致远、乔梦符一灯犹未灭也。纯用本色,绝去纤巧。广霞君不屑与世人斗巧争能,只欲以本色二字挽回风气耳!"(见《赖古堂集》卷二十)剧本《集翠裘》,今佚;二是著有《鸳鸯湖》传奇,今佚,陈维崧撰有《余澹心〈鸳鸯湖〉传奇序》,见《迦陵文集》;三是著《板桥杂记》,对明清之际南京的戏曲演员评介甚详。其友  相似文献   

20.
署名为钟惺的《钟伯敬批点诗经》对明清之际《诗经》评点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此书是否为钟惺所作众说纷纭。此书主要版本朱墨本及三色套印本二者间红评部分亦有差异,为版本探讨提供空间。张洪海先生整理的《诗经汇评》为今人了解明清之际《诗经》评点开辟了窗口,但误判三色套印本中红评部分与朱墨本相同,实际上遮蔽了朱墨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