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生于工业社会、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播客,自从诞生之时,就具备了后现代的文化特征,如多元化、大众化、娱乐狂欢、拼贴复制等等.同时,由于播客特有的视频、音频结合的优点,使得后现代控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整个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现代文化的描述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认真的厘定和界说,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否存在后现代文化"的论争作了肯定的回答,对广泛存在于近年来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后现代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阐释。文章认为,中国后现代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后现代文化的消解功能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二重性,必须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3.
化的后现代性已走上历史舞台,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研究对后现代化和出理论的表述,在名的理论家中,杰姆逊,波德里亚等人,都把电影电视当作重点对象来研究,但他们都没有对电影电视之于后现代的关系作专门的,较系统的论述,所以本做一次尝试,本认为影像,复制,商品和娱乐等既是电影电视的重要属性,又与后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后现代化的诱发性因素,甚至成了它的表征,同时,本还论述了电影电视在后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性”虽然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的思想倾向。但是“后现代性”特性并非仅仅西方具有,在地球另一面的遥远的东方中国的文化世界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悄然兴起了旨在对抗、颠覆“朦胧诗派”的“后朦胧诗派”。这一诗派无论从它的诗学理论。还是诗歌创作上来看,都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文章试图解读“后朦胧诗派”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特征,来突显出东西文化交叉点上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电影是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消费社会的商品化逻辑、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后现代文化的平面化、无深度感、商品化和复制化的特点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钟少雄导演的《嘻游记》是后现代电影的又一力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电影则是一种依靠现代工业基础而形成的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独特表现形式。两者结缘是从二十世纪初电影刚刚由西方传入中国开始的。电影作为戏曲传播的新媒介,记录了戏曲的声像资料,并以自身的艺术特点影响到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舞美布景等各个方面。戏曲电影运用视听语言完成了对舞台戏曲的升华,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之一,它是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心理学界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相互冲突,而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学习西方科学文明而又目睹其局限性而产生的文化困境。中国心理科学只有坚持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才能确保心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转入“后工业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本文主要论述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以及对今后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 本次课程改革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指的是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变,正如利奥塔指出的:当社会进入众所周知的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众所周知的后现代时期,知识的状况被改变了。利奥塔用后现代知识来表述这种新的知识状况,目前关于后现代的理论在学术界是错综复杂,褒贬不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思潮的的确确影响着我们课程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解构,其影响业已波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神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与现代教育发生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的问世,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现代文化建立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世界观、杜威的经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的导言中所言:“当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之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国内观众对陈丹青 90年代后期 ,以中国山水画画册为题材的“静物系列”油画作品甚为不解。如果我们从陈丹青赴美所经历的文化错位和对西方后现代绘画亲身感悟的角度看 ,陈的“静物系列”是他十八年拜会西方经典名画和对美国现代艺术深刻体悟的一次集中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发展阶段上存在着时间差异 ,当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化时 ,西方文化已经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使中国文化由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而陷入两难困境 ,但同时后现代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进入人类文化的现代历程及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中国文化不应轻言丢弃和颠覆现代化 ,更应充分注意后现代主义的警示性意义 ,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和成就更为合理的现代性 ,才能真正摆脱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左冲右突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进行的,从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的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出现文学上产生了后现代派小说。随着影视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文化更加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日益消失,文学创作成了一种跨体裁的综合性艺术。在后现代和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学作品将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强调艺术独立的现代主义思潮导致影视作品往往以"变形"的影像反思生活。我们或是在抽象的视听语言中茫然,或是以仰视的角度被意识形态灌输;那么在以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方式消弭崇高、推崇世俗的后现代,电影作品则以表现形式上的"类型杂糅"与表达主题的"家园情怀"与之应和。尽管中国的文化历程并非如西方般明晰,基本呈现出三种文化混合存在的状态,但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在于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接轨中,同样也呈现出这两种特点。  相似文献   

15.
装饰雕塑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从最早的古希腊巴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的装饰雕刻看西方装饰雕塑的发展,经历了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及至延伸到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文明,影响着人类文化由封闭分散、的各别的状态向开放的、统一的,共同的状态急速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是西方文化向东方迁移的特有的生成物。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传入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有的价值,但也遭遇了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转型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包含着三层含义,即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取代、日常生活领域的审美呈现以及社会结构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对这种文化转型的研究需要摆脱后现代文化自身所带来的"反深度模式"倾向的影响。文章简要列举并评述了当代西方学界六种对后现代文化转型进行深度解释的代表性模式,为后现代文化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地图。  相似文献   

18.
国内观念对陈丹青90年代后期,以中国山水画画册为题材的“静物系列”油画作品甚为不解。如果我们从陈丹青赴美所经历的化错位和对西方后现代绘画亲身感悟的角度看,陈的“静物系列”是他十八年拜会西方经济典名画和对美国现代艺术深刻体悟的一次集中检验。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必定与时代的特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相关联。外国电影对当时民国时期的电影传播和宣传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国际性;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着民族主义在民国电影业有着深入的体现。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民众因素,都使得民国电影体现中西交融性。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西方文化艺术形式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产业与超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是当代西方一个复杂的现实话题。在所谓“后现代性”、后现代社会的在众传媒及艺术的品格特征等问题上,鲍德里亚、凡蒂莫等后现代作家提出过重要的见解,这对我们解读西方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