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到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教学,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思维……我们可以从用心研究教材、用心备课、用心掌控好课堂、用心进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努力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使课堂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歌且行,且行且思,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难发现,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导致主旋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虚,闹,杂,偏,反映出的问题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使得我们再次追根溯源:语文课是什么?何谓语文本色?有专家概括成: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此时,我们在心底发出呼唤:呼唤语文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法.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感到茫然失措。现将听了市“教坛新秀”评选中优秀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不能光“把人田”而“荒已园”,也应“删繁就简三秋树”。尽可能的把于目标不益或虽有益或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去掉。也即是把“根”留住,回归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7.
王云龙 《考试周刊》2011,(78):41-41
对照当今的形势.作者认为.语文课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这纵然有社会的原因,但身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为语文教学的回归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语文教师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去感染学生,应该把握的是语言,而不是各种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8.
程丽 《华章》2009,(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都在不断迷茫着、探索着、思忖着,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触摸到这一敏感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我想每一位老师,从路上这个工作岗位,都想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都想把每节课都上的生动精彩,那么怎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范伟香 《广东教育》2006,(11):49-50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我一生都在想怎么上出一节我最满意的好课!"这句话真实道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专业化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好课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迅猛推进给了教师极大的启迪,但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某些形式化的东西也让教师充满了困惑,感觉到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难以把握了。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实现课改精神,笔者对以下一些问题及现象进行了认真、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婧 《华章》2010,(36)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亟须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分析了教学观念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上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烨 《语文天地》2010,(12):97-98
开学第一课上什么?习惯做法是:开学第一课就是教第一课之第一课时,然而,第一课上什么?或者说第一课应该怎样上?这个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课?长期以来答案不一。我认为一堂好课就是一篇逸趣横生的美文,有着精心设计的导语,充实饱满的讲授,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小结;或熏陶学生的情感,或陶冶学生的情操,或抒大江东去之豪情,或论先天下之忧而忧之至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不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与生活相通。这样,才能使课文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从中受到感悟,才能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第六组教材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选编了五篇课文,教材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赵红亚 《学语文》2007,(1):24-24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的微型教案。对于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而言,板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而且在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等方面,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板书视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其实,板书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把板书从简单的教学手段提升到教学艺术的层面,才是对其价值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师上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章从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上课,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重视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上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