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英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精英对于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中共主动完成了几次大规模的政治精英更替,确保政治精英的选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政治精英的更替逐步实现了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有很多,而政治文化无疑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许多学者关于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的研究中,往往从大众的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并且将大众文化泛化为政治文化。从政治文化的主体产生角度,可以把政治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而精英文化对于政治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乡村精英的积极参与,乡村精英在政治实践中对我国乡村社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精英的流动日益频繁,深入探讨和分析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原因,是解决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关键.乡村精英社会流动日益频繁这一现实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政治机制的视角分析其流动原因,旨在为重构乡村精英群体、优化乡村政治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治精英与普通大众相比,在自然属性相同的基础上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即阶级性、群众性、先进性和党性。时下一些政治精英在身体消费上,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即过度的"三公消费"、"包二奶"和转移资金到海外。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身体规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政治精英身体失范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正确处理身体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关系,推行权力制衡,实行人民民主是必要而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李光耀的政府观包括政府的目的、职能、组织原则及人员构成,是一个完备的体系。李光耀的政论观源于新加坡的实践和对古今中外特别当代西方政府成败得失的总结;同时,又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完善、指导新加坡的政府活动,创造出新加坡的繁荣与辉煌。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其系统性、实践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威权”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耀统治时期的新加坡是实行“威权”政治最典型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在国际国内形势的作用下,为了消除左派力量的影响并巩固自身的统治,李光耀在议会民主制的体制下,推行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主要表现在:几十年不变的统治地位;新加坡式的民主;打击反对派的方式。同时,李光耀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也是其“威权”政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光耀廉政建设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耀在新加坡廉政建设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他善于吸收东、西方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巧妙地构筑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政治文化,精心地设置了民主与精英相结合的基本政治制度,周密地制定了有利于新加坡廉政成功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一个奉行“精英主义”的国家,各行各业的精英在新加坡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分析了精英主义的三种表现,即精英政治、精英教育和延揽国外精英,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李光耀治国方针所蕴藏的儒学成分进行剖析评棕,从而揭示李光耀的儒家思想文化观,进而通过对李耀治国的成功经验来探索传统儒学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其独特的民族视角。在梳理民族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讨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研究,挖掘唯物史观对民族政治学研究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援和方法论指导,并就民族政治学研究如何推动唯物史观的创新做出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look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gendered politics of historical writing at the main forms and direction of scholarship on gender in History of Educa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It discusses how social, women’s, feminist and gender history has been treated in the journal and how developing approaches around the body, space, materi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ve, are informing the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 around gende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History of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ways in which gender has been imagined in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As the gendered politics of history has been treated in the journal, gender analysi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of education as discipline.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 re-writing and re-theorising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history, the radical openness of the future of gender analysis lies in the continuing transformation of gender analysis itself.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本质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教育本质论争的理论价值在于:本体论上的价值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认识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认识教育的本质,价值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进行价值判断,方法论上的价值有助于改进研究的范式,矛盾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认识教育的特殊矛盾;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价值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本质的要求发展,行动价值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现实价值有助于革除教育的时弊。  相似文献   

14.
怎样落实"讲政治"?从普通高校领导干部层面看,一是要把握政治敏锐性;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三是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承认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但并非所有的意象艺术都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表意之象并不只是“观念意象”,而是蕴涵一定的“审美意味”。“审美意象”用它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本质,在于它的蕴意性,即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对象所凝结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历史学众说纷纭,无一定论。20世纪70年代初,敦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但由于将史料中公元421年的历史事件与其后200年隋末的另一历史事件相混淆,此论无疑是错误的,本对8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否定了李白“出生于长安”和“李白是蜀生之蜀人”的结论,并清理了研究李白出生地应该依循的脉络和参照的史料,对从何处下手的问题也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夙研史学” ,造诣很深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教育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阐述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教育功能 ,指出要通过史学教育帮助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担当起改造中国旧史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Ordorika  Imanol 《Higher Education》2022,83(2):297-315
Higher Education - Student movement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politic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until now, students have transformed their...  相似文献   

19.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能来源于方言口语词,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詈”、“诟”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诟詈”、“骂詈”、“诟骂”是新旧成分的同义联合,三者在传世文献之中占有该义住的部分用量,其中“骂詈”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历代汉译佛经中多用“骂詈”。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是人类社会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过程中分化出来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权力 ,自从它产生后 ,如何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制度 ,保证这项权力能够最终实现社会正义的研究 ,就一直经久不衰。本文通过对司法权研究进行历史回顾 ,对我国司法权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指出在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下 ,在司法改革深化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 ,为什么我国必须正视和重视司法权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