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往事如烟,能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寥若晨星,然而有一件事至今让我感动不已。那是5年前的一桩往事。我当时所在部队驻在乌鲁木齐郊区的一条山沟里,正月初五那天上午,市蔬菜公司拉来两车新鲜菜到部队。刚调进团报道组的我得知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采访,随后以《“菜老大”情系解放军》为题,写好一篇现场短新闻。为抢发这条新闻,下午我马不停蹄地赶往乌鲁木齐送稿,辗转来到《新疆日报》社已是临近下班时间了。部队距市区足有50公里,离最近的公共汽车站尚有9公里,这段路白天有个体户的摩托车营运,晚上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死角”。等我返回…  相似文献   

2.
“我”,是广播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所使用的第一人称。在广播报道中,“我”,能够体现广播“说”的特征,遵循广播“听”的规律,显示广播“声”的魅力。“我”的风采表现出广播的精彩,广播的精彩表现为“我”的风采。真实丰富的现场我报道新闻,内容上具有真实丰富的现场感。虽然我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但是我不仅不会减弱现场的可信程度,而且能够增强现场的真实性。报道不是我道听途说的,倒买倒卖的;而且我立足于现场,是我自己说的,是我自己讲的。我是新闻事实的报道者,也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还是新闻事实的参与者、亲历者。我还能够增强…  相似文献   

3.
快中求细     
新闻报道贵在“新”,而突发性事件新闻更应突出一个“快”字,人们称突发性事件新闻为”冒热气的新闻”,所以必须快采、快写、快发。但是,如果只注重了“快”而不求细,采访不深、不细,往往会使很重要、很新鲜的新闻难以见报。在“快”中求细,是我在两次采写突发事件中,一次失败、一次成功而得出的一点体会。去年7月7日,我部500余名官兵奉命协助济南铁路局紧急抢修被连日暴雨冲垮的铁路路基。我随部队来到抢险现场后,在对事件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我便根据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粗略、肤浅的采访写了一篇700字左右的消息——《津…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个题目,妻在一旁笑了:“你这不等于是说,不进厨房不做饭,不用嘴巴不吃饭嘛!”其实,这正是我当军报驻站记者15年成长进步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场,按照新闻“5个W”讲义,是“产生新闻、发现新闻”的“地点”。我学当记者,学写新闻,是从现场学步的。“不知道稿子怎么写?你到现场去看看,去转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受益非浅。我采写的《街头“地摊”煤球俏》在《中国物资报》举办的1991年现场短新闻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刚刚从基层调到师机关搞报道的新闻干事。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从不敢搞报道到逐渐喜欢报道工作的过程。而让我下定决心要搞好报道工作的,是我前不久本不该去的军报送稿之行。 3月中旬,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到我们师现场办公,围绕提高“打赢”能力解决了一些困扰部队建设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当时我也在现场,深深被焉书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记协倡导开展“现场短新闻”的评奖活动以来,至今已有年余。对于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在新闻界仍众说纷纭,对此,我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现场短新闻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我认为,现场短新闻不是新兴的新闻文体,而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辽宁省大连金州区39953部队王明勇:我是一名战士,入伍后开始习文弄墨,然而306篇稿全部石沉大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新闻与写作》,立刻被这无声的老师吸引住了。到今天为止我已订阅了31本,书中“采访琐谈”、“新闻作品评析”、“新闻写作语言技巧”、“新闻来稿评析”等讲座就像针对我说的,我边读、边记、边琢磨。依照  相似文献   

11.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3.
何谓“我在场”意识?简言之,“我在场”即是说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见证人、是目击者。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我在场”的意识。这是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新闻规律所要求的,更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基于现实,提出这个问题是具有一定重要意义的,目前我们的新闻媒介中,“现场新闻”越来越少。两三年前新闻界曾经倡导“现场短新闻”,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现在这个影响正在渐渐消失。当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可不半生了,但我搞新闻报道的劲头仍不减。难忘半生新闻事,在我当报道员的第6年冬天,部队把“光荣退伍”的干粮赐予了我。那天,我哭了:倒真要同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踏破铁鞋”学成的采写本事连同我可爱的部队“拜拜”,心里真难过。就在这时,一家地方报社领导要我去当编辑,说像我这样“全面的人”难找。县里用小车接我去当新闻干事,说是去振兴他们县的新闻工作。我如坠云雾:果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这“马”迟迟不敢登“伯乐”的车。真是无巧不成书,总队竟派了位报道员出身的领导到支队领导搞退伍工作。我  相似文献   

15.
钱峰 《新闻实践》2011,(4):43-44
作为一名从事9年多新闻工作的记者,笔者经历无数个新闻现场。从大的方面说,我先后到过四川大地震现场、奥运会现场、世博会开闭幕式现场、“绍兴万人助学贵州行”现场等等;从小的方面说,我是绍兴晚报跑现场突发新闻较多的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兵 《军事记者》2001,(3):19-19
江卫阳常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使我这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战士!”  相似文献   

17.
3位函授学员的习作总体来说不错,题材紧扣部队的中心,反映了部队的训练、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值得赞赏的一是作者都选择了现场抓拍.这是一种很好的采访作风。作为刚刚步入新闻摄影门槛的学员.从一开始就坚持深入实际、现场抓拍的原则.这对于今后从事新闻摄影工作非常必要。近来新闻摄影界连续出现“打假”行动,说明造假之风对新闻摄影界影响严重.这不光是后期电脑制作造假的问题,摆布导演、组织拍摄更是造假,而且是从采访拍摄的源头造假,是更为恶劣的行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3位函授学员的采访作风就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电视现场短新闻,首先要具有新闻的特点,同时还要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两条,容易统一认识。关键在“现场”这两个字上。我认为,对电视的现场短新闻应进一步明确为:“电视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用现场报道方式制作完成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电视新闻。”基于这种认识,电视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采用现场报道方式,由电视记者现场完成。现场报道的重要一点是记者在现场,而不是由播音员在后期看着记者的解说词配音。记者在现场环境中和现场背景声源中间报道,才能强化新闻的现场效果和现场感受。  相似文献   

19.
我1984年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社记者。从业15年来,能够从部队通讯员成长为军事记者,两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继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再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新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话说白了,就是因为“工作在艰苦地区”。我在获首届全国短新闻比赛一等奖颁奖会上,代表获奖者发言时,深有体会地说过一句话:“以身体作笔,我以我身写新闻”。那天走出人民大会堂,原解放军报社社长吕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徐文良,我希望你记住,没有戈壁你跑不起来,没有战场你冲不出来,没有高原你站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我与《新闻战线》的“漫画缘”王成喜作为漫画作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创作之路上碰到为自己铺石引路的编辑。这样的编辑被我遇上了。14年前,我还是部队的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由于我十分爱好新闻写作,《新闻战线》一直是我最爱阅读的新闻理论刊物之一。那时,《新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