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曦 《天中学刊》2011,26(6):75-78
《慧琳音义》转录有《玄应音义》三百多部经的音义,但并不从属于此前我们发现的《玄应音义》两大版本系统碛砂藏系或高丽藏系中任一系统。二者成书相距仅150余年,《慧琳音义》“可能比其它传本要更多地保存了其原貌”。我们将《慧琳音义》与碛砂藏、高丽藏二系进行对照,发现《慧琳音义》在《玄应音义》的校勘中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唐开元时期新罗僧慧超撰写的《往五天竺国传》早已佚失,但因被保存在敦煌藏经洞,故得以于20世纪初再次被发现;也因其传记标题、作者姓名以及一些词汇曾被慧琳编入《一切经音义》,所以才能被伯希和等人识别出来。慧琳所摘词汇,是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关键线索。这些词汇,既有与敦煌本相合者,也有词义相合而文字有异者,更有超出敦煌本者。对慧琳所摘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敦煌本《往五天竺国传》的内容及性质,也有益于深化对慧琳所见三卷本《往五天竺国传》之内容、篇幅以及形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声类》是三国时李登所著的一部训诂著作,今已不传,文章将《慧琳音义》中的《声类》佚文逐一辑录,参校其他著作中的佚文,并对其内容、体例及价值进行详细剖析,冀展现《声类》一书的大致原貌。  相似文献   

7.
慧琳《圣教序》及《述三藏记》音义所据的佛经本子附有太宗、高宗对玄奘法师表谢的手敕报书文字,这与藏经的记录有所不同。今见《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与《圣教序》及《述三藏记》亦存在一定文本差异。慧琳音义所据藏经具有较高的版本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的语言材料。慧琳所谓假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字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训诂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有其宇,依声托事”;(三)词汇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词义引申。这或许亦是许氏“假借”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乔辉 《语文知识》2011,(4):49-50
唐释慧苑所作《慧苑音义》二卷久在释藏,少有人问津。作为一部夹杂在《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之词的小部头音义之作,它在撰作过程中征引了不少有价值的外典,清代学者视此书为校勘、辑佚、辨伪的渊薮。慧苑此书含有大量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较有价值的内容,其撰作体式亦为后世音义书所因循,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该书都起着样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是我国古代佛经音义中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它的介绍,至今都较为浅略。本文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开掘和研究,考证了此书的成书年代、性质、规模和编排次序,并阐述了此书的编纂指导思想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总结百年古文献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把握古文献学的发展态势,拓展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容,提出前瞻性对策,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建设古文献学科、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置于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首位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周少川教授的文章阐明了梳理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意义,指出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进行总结,纵向按照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两条主线进行考察,横向按照基本史实、方法论、基本理论和学科理论四个层面进行剖析,以期探寻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古文献学研究的方向。王记录教授的论文讨论了21世纪古文献学研究亟待深化的五个问题,即古文献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亟待建立、中国古代文献学思想遗产需要发掘、少数民族文献学在中国古文献学中的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体现、中西文献学的比较研究亟待加强、古籍数字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亟待深入。张升教授的论文论述了兴起于西方的新书籍史研究对古文献学研究的启示,认为新书籍史扩大了古文献学研究的视野,拓展了古文献学的研究范围,其引进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使人看到文献研究所具有的社会史和文化史意义,古文献学研究要眼光向下,借鉴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研究内容。以下刊出他们的精彩论述,希望能对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有所启发,也希望能引发同行诸君的更多高论。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字学著作,是书从文字学理论到字书体例,从保存汉字系统到古音古训,都有巨大的创造和意义。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世所公认的关于《说文解字》的权威著作,文章对该书发明、诠释《说文》的训义体例和术语;疏讧《说文》训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证明;对该书旁征博引古籍,深入全面地说明《说文》训义;以及对词义系统先有整体把握,而后得出正确的训义等方面特点及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了纳绎、例证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各英语大纲皆没有把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由此在教学性质和目标的导向上,容易产生政策性的语义歧义.同时,由于英语在大学里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也无法规范并扩大语文的教育辖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百年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历程,影响其内容和进程的因素很多。但就语文和语文教育自身而言,"理论跋涉"无疑是推动课程教材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百年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历程,影响其内容和进程的因素很多。但就语文和语文教育自身而言,“理论跋涉”无疑是推动课程教材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17.
文献为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文献的含义是文献学最本质盼东西,文献含义的界定必然影响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考辨文献含义演变的源流,明确文献学研究的时象取范围,有助于阐明文献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张永中 《海外英语》2012,(4):175-176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中顺应和变通策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宋元明时期的六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明时期是六书研究具有特色的时期,主要人物前期有“二徐”、“二王”,转机为郑樵,后期有戴侗、杨桓。创见性研究成果有“右文说”、汉字形体结构研究、词义系统研究、贯穿整个时期的转注研究,还有对指事的精辟见解和启迪后人的“四经二纬”说。六书研究为清代的文字学鼎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