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符作为东汉著名的政论家,在历史上主要是以讥评时政著称的。不过,由于王符之论政并不限于当时当世,而是纵览古今,以考其为政之要,这就使他的政论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史论价值,或者说,他的史论也应成为其全部学说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一点往往为许多论者忽视或不察.因此,重视对王符史论的研究,应当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人物传记、政论和史论等不同类型的文言文,它们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优秀教学资源。文言文因其年代久远,传承过程中史实的考证、思想观点的交锋、史论文章的更新等,都是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3.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以其“雄骏宏肆”“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的显明特点,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据《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二曰政论……”按照惯常的说法,《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汉书》《史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等都是把它作为典型的政论,我们常见的一些“教学参考书”沿用此说;可新编教材课后练习一却明白无误地说“这是一篇史论”,那么,《过秦论》到底是政论还是史论呢?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本单元4篇文言文都是议论性文体,前3篇都是史论,就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表评论,借古讽今;后1篇是政论,议论“积贮”之重要,建议当权者驱民而归于农本,加强贮备,增强国力。这类文体,中学生都比较生疏,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这类文体,尤其是史  相似文献   

5.
苏洵善作史论政论,以纵横捭阖,雄辩警辟,明快锋利著称,自成一家。我们所学《六国论》尤为出色。其选题的精当,立意的幽深,论证之巧妙及方式的多样,不能不令人惊叹,就连其语言修辞的运用也堪为绝妙。其艺术的高超具体表现如下:一针砭时弊,立意深刻《六国论》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史学繁荣的背景下,三苏父子挟其文学盛名之东风钻研史学,并写出了大量史论文章,这些史论有的是专论历史,有的则是在其策论及政论之中,这些构成了三苏史学的基础。宋代是理学大盛的时代,理学对三苏史学的影响体现在三苏在其史论中的说"理",以致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也评价其论为"近理"。作为疑经惑古的先锋,三苏父子同作《五经论》打破经书的神话,将圣人作经用合乎人情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其平凡化,更易使三苏的思想解放。三苏作史不落窠臼,每有新意,辄发论之,这使得其史论看来不觉乏味。三苏家乡风俗及家学重史也使得三苏史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高考考查目标,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史论脱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学历史教师要强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意识,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够自己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全义 《语文天地》2010,(10):47-48
诗歌与散文是先秦两汉文学的优势样式。以散文论,先秦有发达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汉有双峰并峙的史传散文与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和史论。有着这样肥沃的散文土壤,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直至初唐、盛唐,居然鲜有散文大家与经典作品问世,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韩非政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进步性,深刺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础。作为政论散文的成熟形式,韩非藏论取得多方面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史论经世致用精神最突出的体现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和主张。此外,他强调以史为鉴,用朴素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研究历史。在满清贵族的民族压迫之下,其史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思想。王夫之对发展我国史论,追求思想解放,唤醒民族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史论结合不仅仅是撰写历史作品的技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认识论问题,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历史阐释方面的最高要求,是历史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因此,它也成为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对就高考各科题型如何考查史论结合,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史论结合,以及如何提高学科能力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数千年中华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哲圣贤,在众多英哲圣贤行列中,有一位以他在“政论、吏论、思论、诗论”方面的丰厚著述、独到地见解而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就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王夫之(1616—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为船山先生。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志士,早年曾亲自参加抗清斗争。中年以后,隐居著述,始终不与清廷合作,临终前自题墓碑云:“明遗臣王夫之墓”;在思想史上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对中国哲学理论有重大建树,创立了具有总结历史意义的博大哲学体系,他既是古代哲学的总结者,又是近代哲学的开启者;在中国诗学史上,他是清初最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在总结继承优秀诗学传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诗学理论体系;在史论上,坚持进化论,提出了超过前人见解的“理势合一”说。总之,王夫之在“政论”、“史论”、“思论”、“诗论”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政论”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论,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文体,有史论和政论两类,大多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事件。宋代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总结了六国灭亡的教训,借古喻今,成为“论”这种文体的杰出代表。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经典选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相似文献   

14.
吕兰  孙宝年 《宁夏教育》2011,(11):36-3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最基本方法,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历史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史料教学的价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克罗齐的世界学术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是一本属于历史哲学范畴的史学概论性质的史论作。否定“历史认识客体”的客观性与过去性,否认“历史哲学”的意义是此书的二个重要议题。此外,克罗齐在书中还极力否定“普遍性”。这些问题的要害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揭露克罗齐“史论”的虚伪性,有助于引导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推动历史学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史论结合不仅是撰写历史作品的技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认识论问题,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历史立秋方面的最高要求,是历史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因此,它也成为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本对就高考各科题型如何考查史论结合,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史论结合,以及如何提高学科能力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过秦论》可以说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它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秦国得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中篇剖析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以及秦二世之未能改正错误,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这三篇,针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依据大量史实,作了深刻透辟的分析,形象而鲜明地指出成败之关键,症结之所在,实开中国散文“史论”体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序论乃是史臣撰史之时借以阐发自己观点的平台,具有辨别疑惑、解析凝滞的作用,从而达到通变的史学目的。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与《陈书》的史论具有不同以往、非常鲜明的综述性,即注意纵向勾勒、追述魏晋及南朝时代特征,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这些优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史论的结构和形式。四史史论在趋同的基础上显现出一定的继承性,一些专题因四史连续性的论述而表现出鲜明的集中性,其独特的史论形式和广泛的史论内容都成为后来正史取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史实。新大纲着重指出,要坚持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贯彻史论结合,论从支出的原则。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论从史出”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二十二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