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之中,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和软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国家治理方式。作为治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等同于思想控制,也不等同于思想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整合作用,加强主流文化和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国家软治理体系的根基,构筑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核;另一方面,要适应多元治理、社会自治的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涵摄力,丰富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容,拓展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话语权就意味着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将大数据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维护高校正确发展方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在明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在意蕴、战略价值以及通晓大数据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上,通过搭建队伍、健全机制、加强防控等方面的有效探索,确保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密利本德将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政治认同中的作用定义为政治的社会化和合法化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活中,不仅政治上的保守党,甚至左翼工人政党都在制造大量"民众政治"的幻象。宗教、民族主义、大众传播和文化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在确保资本主义政治正确和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精神生产与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密利本德对当代西方国家政治认同策略的研究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核心价值塑造能力、需求问题回应能力、治理网络构造能力与制度流程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治理效能,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风险,在此背景下,明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数据鸿沟造成的意识形态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三个方面。为了应对大数据鸿沟所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政府部门需要借助法律治理的手段,针对不同主体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的同时,有力地降低和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媒介与承载物关系,从两者二维关系出发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文化控制性、时代阶级性、社会实践性和排他兼容性特质,并从维护稳定、主体建构、导向教育和凝聚控制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了两者功能互动效应,从而深刻地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各种错误思潮传人中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导向。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发挥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利益、多重价值观和多种思潮的相互碰撞下,高校学报面临着不良意识形态入侵的风险。为保障国家科学文化的良性传播和健康发展,高校学报应积极防范各类意识形态风险,着重从强化政治导向意识、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牢固屏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然而在当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着认同感不强、部分同学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政治素养低、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经济全球化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转型期文化多元化和网络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社会领导团体用来整合社会思潮、凝聚社会成员融入社会生活的思想内核。因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起到强化统治阶级执政合法性和巩固领导权、维系社会成员自觉有序的参与社会分工等作用,成为各国领导阶层炙手可热、不容小觑的政治任务。国外尤其是西方先进国家,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源于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一方面也归功于西方思想史上的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并重的优良传统。国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科学严谨的法治、规范严格的教育、对文化与信息传媒的灵活有效掌控和审慎而精明的政党执政。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其中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对近代及当代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例,分析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的性质及其价值取向取决于代表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在大众化场域内斗争的结果,各种力量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是真正决定性的因素。大众化的意识形态格局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精英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商业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以及三种意识形态之间的颠覆与制衡。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虽然顺应国内外学术语境,注意到文学特征的整一性、研究方法的开放性,但它自身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文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纠缠、化约文学复杂微妙内涵等困境中。文章认为,应置身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中,并展开与当代审美文化的“交往对话”,以此推动中国当代文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伊格尔顿本人没有给意识形态概念一个稳定、全面的理论界定,但是在他的批评实践中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反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他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解:一方面他认为可以从认识论和社会学两个维度理解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认为从社会政治角度理解意识形态具有优先性。他认为文学和审美本身都是意识形态,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化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历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维度论证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内在矛盾本性。在溯源意识形态本初方法论的基础上,剖析马克思意识形态和列宁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发展进程,进而阐释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辨证的当代方法论,这即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坚持的基本立场与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钱钟书看来,文学是一个心理事实,也是一个审美存在,是心理性与审美性的合一,这是其关于文学本质的最核心观点。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可以沟通,也存在差别。某种程度上,它是对20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社会学文艺思想的"负"模仿,与韦勒克所言西方现当代以来反实证主义的文艺潮流与趋向高度合拍,体现出世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构建互联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网络控制力,提高网民的信息素质,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