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没看到一本让我很激动的书.怀着复杂的心情一字一句读完了此书。这不是写的我们自己的父亲.而是写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留给别的男人后代的尊严的父亲们。而我们却遗忘了这段历史60多年,那片战场.那些名族最坚强的脊梁,为了不让这些老人在人们的冷漠中孤独终老,  相似文献   

2.
萨沙 《湖北档案》2016,(6):14-17
在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的于邦战役中,驻印军参谋长柏特纳(美国人)竟然命令新38师112团携带轻武器和少量补给孤军深入,最终被数倍日军团团包围.而此时的新38师主力距112团还有20多天的路程.这边,日军王牌野战师团18师团长田中新一命令:55联队和56联队3个步兵大队和3个炮兵大队,立即渡河,寻找112团决战,将他们一举歼灭,同时救援于邦的被围日军.22日,日军主力全部渡过大龙河,112团2个营1000多人,反被日军6000多人团团围困.按照当时的情形,面对5倍日军的强攻,这1000多人能够支持2到3天就是奇迹了.令人惊叹的是,这1000多人居然支持了整整1个多月.这是日军18师团长田中新一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甚至也超过了孙立人将军的预料.  相似文献   

3.
迪士尼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题材,三度拍摄《花木兰》,我国历代文人对花木兰故事的各种改编也不计其数,但让国人心有不平的是,为什么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题材的影片可以全球热映,而我们改编的花木兰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如何创新、突破?文章梳理、分析了花木兰故事的起源与改编,反思其在传播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精品化打磨、多元化呈现、全球化传播、品牌化提升。  相似文献   

4.
唐旭 《声屏世界》2022,(3):126-128
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国内市场遇冷,遭遇口碑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影片具有一定的东方主义倾向.该影片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木兰替父从军",通过对文化元素、人物形象和民族个性的西方建构来实现美国对中国的他者化想象,进而达到推广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目的.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更应该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中国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5.
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为统一指挥中国关内各地的日军,配合汪精卫筹建伪政权的活动,撤销了日军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  相似文献   

6.
何明星  苏慧文 《传媒》2018,(14):76-78
本文分析了4家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脸书(Facebook)上国外受众针对《花木兰》选角结果的评论,结合烂番茄网站上受众对于《花木兰》的态度,以及国外受众对于刘亦菲当选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女主角的态度,发现由"中国人演绎中国故事"已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更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档案馆继去年向社会公布了馆藏2万多张侵华日军绘制的军事地图后,近期又公布了一本名叫中村义夫的日本侵华士兵在1937年亲笔写的"阵中日记".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化话语视角,本文对影片《花木兰》(MuLan)进行话语分析,从叙事策略和人物设定角度,指出《花木兰》在构建传播话语体系中,内容上忽视了"文化性",将西方文化拼凑式地"挪用"到东方语境之中,导致了全球市场的"文化"遇冷的宣传结果。提出探究跨文化语境背景下,影片需要守住"文化"主基调,平衡好现代性和传统性、东方和西方、文化认同和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9.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推行“以华制华”方针与“分治合作”原则,日军在其军事势力所及之处,加紧建立各种受其控制的伪政权,并直接利用中国人组织伪军,或征用劳工。随着各地伪政权的建立,日军还加强了各军特务部的建设。这些特务机关除了负责当地的治安,以及协助日军的“扫荡”和“清乡”等工作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辅助”各地的伪政权,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将日本军方人员安插在伪政权内部。所谓“辅助”,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伪政权的控制。然而,各地日军特务机关却缺乏精通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人员,这是日军亟待解决的—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木兰》于2020年9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而上映即遭遇大规模差评。为何电影《花木兰》会在中国市场遇冷?本文从批判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层面,分析找出了《花木兰》遇冷的原因,发现中外传统审美与意识形态差异、花木兰电影的制作意图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现象。这对于将来我国影视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中天 《档案时空》2014,(11):19-22
打败日本侵略者,将日寇赶出中国,我们不、能忘记冯治安将军,冯治安将军是“卢沟桥事变”中敢于下令和日军对抗的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1937年7月,日军进攻卢沟桥前夜,国民党第29军代军长兼37师师长冯治安,指示卢沟桥守军:“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假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相似文献   

12.
曹欣悦 《视听》2021,(4):82-84
本文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从集体的无意识、性别的错位、矛盾的归属等方面探讨电影是如何叙述巾帼英雄花木兰在父权统治社会中努力寻求身份认同的.通过研究,使人们对当代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身份认同应采取何种态度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古代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数十年的故事自南北朝便代代相传.1997年迪士尼公司以此素材拍摄电影,美国版花木兰从此走向国际.2009年香港导演携手著名演员赵薇还原一部更符合史实的花木兰,同样口碑甚好.本文将从二者的对比分析中得出美国电影借助他国故事传播自己文化的结论,采用对比研究方法,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影该如何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泽 《新闻知识》2023,(8):44-49+94
跨文化传播呼吁和作用下,中国文化逐渐走出国门,与此同时涌现出了对中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文化返销”产品。基于此,采用幻想主题分析方法探析社群成员在品鉴以电影《花木兰》为代表的“文化返销”产品时如何共享幻想。研究发现,豆瓣社区的主流观点强调“基于国族文化的强劲抨击与情绪忧愤”对《花木兰》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批评,另一观念“基于文化多样的理性包容与慎思诠释”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新涵容。两种幻想类型在修辞社群中的共话与磋商,共同合奏出修辞视野“文化输出与返销背景下的审慎理解和为我所用”的同调组曲。  相似文献   

15.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  相似文献   

17.
父亲曾说:“打仗不是演戏,不是知识分子游行喊口号,死神大手一抹,成千上万的生命灰飞烟灭,何来雄壮可言……”“但愿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2)
《教师报》是陕西省唯一一张关注教育反映校园生活的报纸。她以省内为主,面向西北五省,辐射全国,深受教育界广大师生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19.
20.
陈答才  刘玲 《出版参考》2007,(10S):40-40
近年来,围绕中国模式的讨论在国内外学术界日趋活跃,从模式的角度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的发展道路也随之成为趋势。按照亨廷顿的说法,可以将模式归结为重复出现的规则,既包括潜规则、也包括显规则。就此来看,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稳定性和系统性。只要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而对其道路、方式有所选择,必然会体现出自身的发展模式,这在理论界是有共识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