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人类情感物化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的情感,因此,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乐由情起"这就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的关键,也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从学习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是情感艺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可爱、温馨和亲切。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情感体验的阐述,论证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密不可分,在音乐学习中,恰如其分地融入的适当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中学阶段正是兴趣培养与心理构建的关键时期,利用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将情感元素融入音乐课堂,融情于教,情景交融,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拓展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与创造力,为未来成为情商与智商兼备的优秀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义伟 《今日科苑》2009,(16):272-27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若离开了情感的体现与抒发,也就不是音乐了。因此,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具体做法如下:歌曲开篇,渲染气氛;利用音乐,感受背景;配乐朗诵,意会情感;歌曲穿插,激发兴趣;咀嚼音乐,加深理解;欣赏乐曲,想象作文等。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可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罗芳英 《科教文汇》2008,(20):91-91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具体做法如下:歌曲开篇,渲染气氛;利用音乐,感受背号;配乐朗诵,意会情感;歌曲穿插,激发兴趣;咀嚼音乐,加深理解;欣赏乐曲,想象作文等。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可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容 《科教文汇》2010,(26):166-167
使音乐沁入学生的心灵,产生音乐心理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音乐的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真正地让学生进入到音乐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有效途径。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也在音乐表演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因此,音乐表演教育的教学要求显得格外重要,那就是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唐丽媛 《科教文汇》2011,(32):184-184,202
音乐课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课,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特点,用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享受美、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实际上是美育及审美教育,它是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艺术,它的美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所以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受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有助于学生情绪的宣泄。音乐教育在与心理素质教育协同的过程中,对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暇 《知识窗》2013,(22):38-38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体验,于是"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的改革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响应。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并能对学生产生强大感染力的课堂。一、课堂教学是触动学生兴趣的琴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3.
普通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凭说教的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最佳的方法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运用音乐是感情艺术的特点,充分调动教师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启迪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与同学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等,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受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有助于学生情绪的宣泄.音乐教育在与心理素质教育协同的过程中,对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艳芸 《科教文汇》2007,(7X):81-81
近年来由于受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有助于学生情绪的宣泄。音乐教育在与心理素质教育协同的过程中,对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立足于情感这一载体,在教学中融入情感色彩,去引领学生、陶冶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课题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和沟通来开展实践研究,进行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杨利 《科教文汇》2014,(5):108-109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去。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下面阐述一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在小学音乐新课程中设立了乐器学习的内容,把口风琴、竖笛、电子琴规定为小学生的课堂乐器,分别在小学不同阶段进行教学。通过竖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生动直观地体验学习乐器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李振宇 《科学中国人》2014,(1S):140-140
情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的。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只是探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还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只有加强情感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试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音乐对培养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能够使学生进入意境,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音乐融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