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常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认为必须加强对学生背诵的指导和训练,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规范化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技巧。 目前,农村学校学生表达能力差,书背得少,口中词汇贫乏。因此,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背诵诗文佳作。使之终身受益。 一、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博学强记的故事;开展背诵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教师作背诵示范等。我们让学生背诵课文,不仅仅平…  相似文献   

2.
因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需要,我被调教初中语文。初中学生心态开放,课上劲头来了,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一次教《木兰诗》,两节课,学生兴趣盎然,背诵出来。下课铃声响了,我赘言了一句“:你们这是强记,强记易忘;只有熟读成诵,才会经久不忘。”一位同学扑哧一笑,不以为然。请他站起来发表意见,他说“:好是好,不过都是吹牛。”说得那么正经,那么严肃。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了锅。“何以见得呢?”我问。“你想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军队里的人都是傻子啊?“”别的不说‘,关山度若飞’,引军打仗,跋山涉水,总要洗脚,一洗脚就露馅,小脚怎…  相似文献   

3.
背诵是反复朗读的自然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背诵的功能不仅要关注背诵内容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不能忽视“怎么背”的问题。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对于“怎么背”存在误解:他们将背诵简单地操作为默记、强记,即为了早一点背出而用心地去勉强记住。这种错误的背诵方法无疑会使背诵的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哄小孩机     
我有一个表妹,我十分“怕”她,每当大人不在家,就让我带她玩,我就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叫苦不迭。所以我想发明一种神气的哄小孩机。它什么形状都有,你喜欢奥特曼,它就变奥特曼,你  相似文献   

5.
鲁迅《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通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本篇节选的文章通过对作者从“笑着跳着”到感到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心情变化的细致描写,蕴含了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五猖会》中作者的心情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  相似文献   

6.
××同志: 来信收到。你在来信中问及有关背诵的问题。你告诉我,有的老师看到学生因为背诵课文,增加了负担,勉强背得了,也没有真正理解,因而主张取消背诵。你问我对这种主张是否赞成。我认为,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背诵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提出要取消背诵,这是欠妥当的。语文教材中不少精彩片断,尤其是诗歌,都应该让学生背诵,通过背诵来让学生吸收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精彩之处。列·尼·托尔斯泰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操练。”坚持经常不断地背诵一些知识,还可以提高记忆的素质,增强记忆的能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旺盛阶段,背诵对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我常常遇到面对人生和事业的选择一片迷茫的小孩。几乎90%来公司应聘的小孩,当被问到你为何要选择这个职位的时候,回答都是:“你们正在招聘,所以我就来了。”基本上,都是一副不得已,没办法,不得不来的样子。所以,针对他(她)所应聘的工作提问的时候,回答几乎100%是“不懂”“不了解”“不知道”,完全是一副“我没做过,我怎么知道”的讶异表情。刚毕业的小孩,表现更甚。这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获取知识如此便捷的年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8.
背诵是语文学科成功教育可行有效的手段之一。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功教育的根基就是培养学生形成优秀成功的心理品质。自古至今,饱学之士、优秀人材都是益于背诵。巴金说得很具体:“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郭沫若的诗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用千钧任歙张”,都说明背诵对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另外,背诵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背诵了许多名篇名句后,头脑中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背诵,对于记忆来讲,自然是一种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知识面比较狭窄、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儿童来说,背诵的作用更为显著。通过背诵,强记住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  相似文献   

10.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的诵读、积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段美文。可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涨,总是等到我检查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甚至有时抽查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怎样变“让我背”为“我要背”呢?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古代的文法与现在不同,尤其古笈多有传抄错简之误,所以读古书的人,就要做一番文字“校诂”工作。“校”,就是根据若干版本校正古书字句的讹误,“诂”,就是注解古书中的深文奥义,使之明顺通达。两者的关系是可以互证、互释的。我认为“校诂”的目的就在于读懂古书,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全书的脉络来认识,加以肯定。今举有关《老子》的两则“校诂”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我当过语文教师。虽然大学学的是英语,但“文革”期间学校不开英语课,所以转行教了语文,从此就一直教下去,从中学到师范,一教教了15年。所以,无论是过去做语文教师,还是后来谈语文教育,我都是“另类”。但我又自信谈论语文教育我是有“资格”的。这主要不是我教过语文,而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学过十五六年的语文。学语文,一是课堂上跟老师学,二是自己学。正是这个“学语文”的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在持续,写作、读书、背诵……恐怕会持续到生命终点的),让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悟出了语文教育的许多道理。我经常扪心自问:从小学以至到大…  相似文献   

13.
初识《山东教育》,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下课后,我总爱到老师的办公室去玩。许多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有《山东教育》,看到老师们捧着它津津有味地阅读,我既羡慕又好奇。我问老师:“老师,什么好书呀?能不能让我看看?”老师笑着说:“这是专给老师们看的,你小孩家,看不懂。”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篓中的鱼送一半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那你想要什么?”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鱼竿。”老人问:“你要鱼竿做什么?”小孩说:“这半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鱼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亲爱的读者,我猜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吧?”那你就错了。如果只要钓鱼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有用的。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来说,孩子教育的失败将是无…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文科要明显好于理科,识字和背诵能力很强,因此被授予了“聪明小孩”的称谓。事实上,我在小学阶段,一直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小孩”。情况到了高中发生了很大的逆转。高一的数学和物理与初中严重脱节,可以说,高中数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初等数学”。因此,从那时起,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直很不理想。我们班当时的物理老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大叔,特别喜欢骂人。自此我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他越骂,我成绩越差。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曾说过:“教育上的秘诀是使身心两种锻炼互相调剂。”换言之,教育应该立足于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开发上,真正使学生的身心都趋于健全。而本文着重来谈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设定而言,它应该以学生的年龄阶段自身的特点为依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玩性十足,他们以游戏作为生命。”所以体育游戏教学的运用就成为体育课堂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9,(4):10-13
孩子因为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所以想法与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您会不会“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而误解您的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背诵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背诵六法平罗西大滩镇前农中学李栋梁一、上弦法.上弦就是给机械类钟表增加动力.上弦法借用此意喻指语文课的背诵也需要有“动力”.教师要适时不断地给学生”上弦”,使学生使得知因而要积四,博间强记是一种肥力,爸得官而的正要性,明白一朝有会,终身受蠢的邀理...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指出本课程以“培养训练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代文献,讲解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为目的”。其他院校的古汉语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是教学的法,大家都得遵守。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此“目的”不够全面,有读没有写。这不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似应修改。我认为《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似应修正为:“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写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经山 《中国德育》2012,(14):72-73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我将“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