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老子之善     
刘固盛 《成才之路》2009,(27):I0012-I0012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然而,我们讨论中华文化中善的思想时,也不能忽略道家。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原之道为其哲学旨趣,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善的,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有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文化理念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仁”至“和”,佛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善”至“和”,道家思想的演绎方式是由“道”至“和”。探索中国文化理念的核心对今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84-186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含义广泛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范畴。道家与道教以"道"作为最高概念。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经典著述《老子》以"道"为核心建构的哲学体系。道教则以"道"为最高追求与根本信仰。本文欲辨析道家之"道"与道教之"道"之异同,及三者彼此之间的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1](以下所引仅标页码或章节)是1996年立项、2001年结项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集成性著作,它由崔大华先生主持与统稿,汤漳平、徐仪明、王中江、高秀昌、鲁庆中和安继民六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并以哲学的基本理论为体和其他学科形式为用的结构编排而展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系统论证。该书所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基本线索是先秦原始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关注重点是老庄思想和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论证目标是要彰显道家思想文化的历史性存在和社会价值。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并以此进行现代学科的尝试性探索,进而阐述对现代生活的真实性感受。该书共五章,首述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并立的思想体系的相互关联,而后着重考察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以预示其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5.
老子以“道”为核心创立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庄子的《逍遥游》体现的那种自在无待的“道家”风范为历代文人、学者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一大特色。儒家和道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儒学的思想是功利的、入世的,“道”的思想是超然的,出世的。儒、道、两家的美学理念和思想,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及美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思想和实践的积淀总能穿透历史的长河,彰显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承绵延五千年的历史产物,其宝贵的价值在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日益显示出其强大和润泽。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复合体,儒家重伦理,道家强思辨,墨家推逻辑,法家偏法治,兵家讲战争,农家善种田,其中,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代表。在众人齐呼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和文化重塑的今天,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也成为很多大学在不断尝试的课题。基于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笔者在所带班级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建设要经历从发展特色项目到整体文化生成、从自发关注到自觉引领的过程。宜昌市实验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艺术特色,然而仅有特色是不够的。学校在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凝炼出"首善文化"理念,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框架,提出从艺术特色到首善文化嬗变的构想,其核心是培育形成"以善孕善"的环境文化、"善中求善"的制度文化、"以善育善"的课程文化、"以善养善"的活动文化以及"尚善至善"的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歌中蕴藏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并展示了人生价值的境界,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探究与认识。道家思想文化的本质,是发挥主体的“守静”修炼和自我“反观”的智慧,而超越人为的欲望,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准则,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核心是通过“无为而为”的自然法则,达到“固于道”的境界。李白诗歌所揭示的自我人生体验的心理,正是老子这一哲学思想澄迈的具体展现。探求李白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文化意蕴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深谙道家思想文化之精髓,巧用道家政治智慧之灵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凭借其所奉行“功成身退”的生活原则,以实现他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他的道路是现实的,手段是有效的。他是对道家思想文化理解得较为准确,对道家政治智慧运用得较为有效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崔志国 《中国教师》2009,(Z2):400-401
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礼善”文化是以“礼”和“善”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思想和行为。“礼善”是宁波市惠贞书院的核心文化,在建设“礼善”文化中,学校建构了清晰的实施框架,并从制度、环境、策略、课程、活动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历史的特殊性与林语堂本人思想情感、文化心理、个性气质等的复杂性,使他不但复归传统与道家文化,而且选择道家文化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和”、“合”、“中”、“正”,这些概念分别出现在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修养之道、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的思想里。这些思想正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其现代意蕴体现在矫正西方天人对立的价值观,遏制现代人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导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月亮文化有其深刻、厚实的思想渊源,远古自然崇拜是月亮文化历史源流中最早的表现形式,春秋之后的道家哲学所主张的阴柔之道是中国月亮文化最为深刻的哲学根源,唐以后兴起的禅宗又赋予月亮文化新的思想内涵,加之人类永恒追求的生的不朽,共同形成了中国月亮文化深刻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的儒释道精神,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规范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释家“禅悟境界”与道家“道法自然”的美学理念则使人们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儒释道三家文化融汇互浸中,以多种方式孕育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形式与审关意趣,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画家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道家人性论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在论述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时 ,对于道家的人性论要么阙而不论 ,要么语焉不详。道家的人性论应界说为性善论 ,它是与孟子的性善论内涵有所不同的另一种性善论。这种性善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弄清这个问题 ,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出发,对道家之"道"的特征及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特定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阐释,并藉由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自然本真和知-情-意-行五大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道家"道"之"自然本真"为核心且一以贯之的有层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并与后起的佛家思想共同影响着古琴文化的发展。从古琴的式样到名称,从弹奏环境到姿势,从琴曲的名称到意境,无不渗透着一种“道”的精神。道家崇尚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都能在古琴文化中找到对应。  相似文献   

19.
王晓芳 《海外英语》2011,(2):276-277
老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其思想对正确看待中国英语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英语作为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兼具中国特色的语言变体,是发扬还是摈弃?从若干老子思想来客观审视中国英语的存在价值,有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艳 《班主任》2003,(2):9-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汇合道家、佛家文化的文化系统。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首要特点是以人伦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为目标。这个“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理想人格。它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