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白菜心     
宁静 《课外生活》2008,(1):94-95
游戏规则:10人左右,手拉手站成一列,站在最前边的同学是"白菜心".游戏开始后,大家一边有节奏地说:"卷呀,卷呀,卷白菜!卷呀,卷呀,卷白菜……"一边以"白菜心"为中心点来卷绕.中途掉队者将会被淘汰.其出场以后,游戏继续开始,且速度逐渐加快.最后的获胜者做下一轮游戏的"白菜心".  相似文献   

2.
说"拜"     
2006年高考全国卷和重庆卷都考查了文言实词"拜".全国卷设置的是正确选项,第8题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重庆卷设置的是不正确选项,第8题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那么"拜"字在什么情况下释义为"授官",什么情况下释义为"拜访",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语文的天津卷和江西卷都考到了"咸与维新"的"与"的注音,天津卷注为"yù",答案是"正确";江西卷注为"yǔ",答案为"不正确".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考过的关于"我"的命题: 第一类:我是谁.这类命题立足于"现在",基本属于静态的自我认识.比如"坦诚派"的安徽卷"说说我自己"、福建龙岩卷"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新疆乌鲁木齐卷"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和四川巴中卷"我正十六岁(十五岁、十四岁……)","占有派"的北京卷"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和黑龙江哈尔滨卷"有一种色彩属于我","抒情派"的天津卷"我心灵的甘露"和浙江绍兴卷"我也是一束阳光".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高考数学湖北卷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理科卷第19题、文科卷第20题采用生僻词"阳马"与"鳖臑".一时间舆论哗然,褒贬不一.有学生感慨"数学题中竟然有不认识的字."有网友吐槽"鳖臑!出卷老师你别闹!"及"别闹(鳖臑),回家养马(阳马)吧."也有教师认为"这两个词对于解题并没有影响,只是穿了个马甲而已.只要  相似文献   

6.
有幸观摩了"嘉兴市初中科学课卷比武".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中,有一位教师设计的实验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理学与哲学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生活在那一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写出了《物理学》以及十四卷哲学巨著《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的意思就是"物理学之后".后来大科学家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更是把物理学直接称作"自然哲学".可见物理学与哲学的联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陈大琴 《早期教育》2004,(12):39-39
中国画讲究"空白"艺术,强调的是"卷有尽而意无穷".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自由表达的"空白".笔者曾看过一次中班科学活动<沉浮>,虽然活动的内容比较平常,但执教者却较好地运用了"空白"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海国图志>前六十卷成书于1842年.据现有研究成果,<海国图志>六十卷的成书时间应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是<海国图志>五十卷的成书时间.<汉语史稿>把<海国图志>中"千斤称"当成"起重机",似不妥,"千斤称"就是"千斤顶".  相似文献   

10.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单科卷和理科综合卷试题,给我们的印象就像"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深秋里已经落叶的树,去掉了树叶的遮挡,整棵大树的主干和脉络清晰可见.一、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虽然近年来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热度在降低,但是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卷中依然有所体现.其中,安徽卷理科第20题、湖北卷理科第20题、湖南卷理科第21题、重庆卷理科第21题都是与数列相关的证明题,而江苏卷第23题则是将三角公式与数学归纳法结合.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试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数学归纳法复习的"三学会".  相似文献   

12.
单位一个编辑部组织一次小学生试题竞赛,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英语学科的评卷工作.乍看小山似的一堆,不禁有点发愁,什么时候看完?但阅起卷来却比想像快很多,因为中间有很多"雷同卷".  相似文献   

13.
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一直在"爬楼梯".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一直在"掘金".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提到多数同学都叫苦连天的写作文,对于我,那是"小菜一碟",这真是"书助我也".  相似文献   

14.
在历次发行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内容往往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而学生往往由于学习的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在考场上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5.
黄惠荣 《现代语文》2005,(12):88-8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背诵积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就遭到各种批评,<新京报>6月7日的社评认为"新意不足",理由是"与现实相关的命题""几近绝迹",这可谓睁着眼睛说瞎话.比如大纲卷:代买彩票;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突出变化;北京卷:中国乒乓球队包揽金牌;福建卷:袁隆平的梦想;浙江卷:我的时间.这怎么能说"几近绝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荒谬的指责呢?原因很难说是作者粗心大意,更明显是出于一种狭隘观念--命题只能直接与社会感性现象有关,否则就是脱离现实,"了无新意".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女孩,学的是餐旅服务专业.这门专业要掌握的服务技能很多.其中"餐巾折花"这门恬静雅致的技能是她最喜爱的.她想用灵巧纤细的双手,将五颜六色的餐巾折成各式各样的花卉,来点缀西湖的"好山好水".岂料,她使尽了叠、卷、拉、翻等各种技法,可总是折不出一朵像样的"梅花报春".她沮丧极了,丢开餐巾,干脆去游西湖.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物理)突出考查了经典的物理知识,总体感觉知识有点"老".抓基础就抓住了高考,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教学"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 作文教学教什么?传统观点认为作文能力来自阅读,是多读书的自然结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验格言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巴金回忆说,自己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周作人说"作文还用教吗?你只要选择30至50篇优秀的古文,让他去背,他背熟了,自然就会写了".传统主张读写结合,要想会作文,就要读范文,通过阅读典范文章,从中汲取思想情感营养,感悟文章写作方法,进而转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国高考题(北京卷)给出了一种数列--"等和数列",类似地,在此我们给出另一种数列--"等积数列".并且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