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德性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实践的异化和歧途造成实践中道德的缺失,因此只有在“共同体”和“平等”等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实践的道德性的理论框架,实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当前课堂教学的道德性令人堪忧 ,无视人的尊严、需求和情感 ,导致课堂与人性、真实和美的疏离 ,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 ,必须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以真为源 ,以美为标准 ,呼唤人性、真实的回归 ,达成道德性教学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育人教育重要一环的道德教育,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道德教育的非道德体现进行梳理以及社会归因,进而指出道德教育道德性回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当前课堂教学的道德性令人堪忧。无视人的尊严、需求和情感,导致课堂与人性、真实和美的疏离,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真为源,以美为标准,呼唤人性、真实的回归,达成道德性教学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规制的道德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政府规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需要多种规制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其中道德作为一种软规制方式的规范调整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强调政府的道德性规制必须具有一个科学的维度,忽视这个维度就很难实现规制的目标。文章将政府规制应当具有的道德性维度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政府规制的道德基础、政府规制的道德尺度、政府规制的道德目标、政府规制的道德要求、政府规制的道德约束和政府规制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6.
7.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法律是高于道德、情理等社会规范的,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道德性”范畴是成立的,德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应该对德育进行“道德性”追问。这种追闺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发展本身的内在需要。道德性审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角有助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构建,只有道德的德育才能培养出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学校管理本身的道德性受到质疑,学校管理必须具有道德内涵。改善和提高学校管理道德性应从学校管理理念、师德素养、管理制度和学校整体管理行为的道德性入手,着力创建民主开放、活泼和谐的道德校园。  相似文献   

10.
11.
“道德冷漠现象”是现在人们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少人把它与通讯技术现代化联系起来。笔者试对通讯现代化与道德冷漠现象的联系、作用和道德冷漠现象的内在本质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新形势下,落实江泽民同志有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要注意研究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坚持“一个思路”和“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将会在教学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王士义 《天津教育》2021,(11):136-137
根据新课改的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主流趋势。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抽象思维,小学教学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需要主动摒弃过去常用的说教式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践活动。同时,还需要在构建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内化知识的目标,进而为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德福一致”是每一个善良人的美好愿望。但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德福不一致的现象,“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里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社会环境的不完善使然。为了确保“德福一致”,既需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也要营造“道德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16.
互动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文章主要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增强该课程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即在课堂内、课堂外,学期内、学期外综合实施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德福一致"是每一个善良人的美好愿望.但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德福不一致的现象, "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里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社会环境的不完善使然.为了确保"德福一致", 既需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也要营造"道德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18.
荣辱观是道德功能和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和实现的内在动力机制;荣辱观是个人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荣辱观是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根本.因而,现阶段我国的道德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我国的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赛博空间伦理学研究人们在赛博空间中的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赛博空间因智能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复杂的道德选择,从而使道德问题具有了全新的维度。哈姆林克从"人性"出发,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概念来建构赛博空间的道德性,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有理性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批判,从而有能力在赛博空间中展开"伦理对话"寻找符合共同利益的道德。这个假设在应用上是有局限的,我们还需要考虑赛博空间内外行为的差异这个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我们认为,行为者的信念在一个由其他人设定的现实中受到其他信念的限制,赛博空间中某种交往的条件限制着需要形成这些潜在信念条件的证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