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满文木牌的概况2010年3月,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三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30件组档案文献,清初满文木牌成功入选。满文木牌是指以木牌为载体书写的清代满文文书档案。满文木牌为中国古代简牍文书之遗续,清入  相似文献   

2.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2016,(3):104-111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满文刻本图书可以分为官刻和坊刻两大类。本文专门讨论官刻图书。从满文创制到清代灭亡的三百多年中,满文官刻图书的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作一分期和描述,并对其兴亡盛衰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满文刻书的滥觞公元1599年,巴克什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用满文记录了大量上谕、公文、函件等档案文献,这就是后世称之为《满文老档》、《国史院档》等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反映了满族在关外的社会生活,其中许多史料为汉文文献所不载,(?)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黄帝学派古佚书的第三篇,题名为《称》,全文一千六百字。此篇文体特殊,由一些内容不相关连的独立语句组成。最近,谭家健先生指出,与《称》篇文体相似的古代文献,还有《逸周书》中的《周祝》,这一意见是很值得重视的。祝是古代神职人员,掌文辞和宗教礼仪。《说文》云:"祝,祭主赞同者。"《周礼·太祝》云:  相似文献   

5.
满文又称"清字",清代被尊为"国书",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献,数量浩繁.其中形成时间较早、备受中外学界关注的当属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满文老档》.  相似文献   

6.
正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留下了大量中国传教区的年度报告,无论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天主教史研究,还是对于明清史、中国社会史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但这批档案文献尚未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足够重视。本文简要阐述这批档案文献的内容、特点、规模和史料价值等问题,希望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一耶稣会年报制度耶稣会的年报,又称为年信(葡文为Cartas Annuais,拉丁文为Litterae Annuae),是耶稣会  相似文献   

7.
特等资助(20万元)《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满文古典文献》,新疆人民出版社,历史,满文。一等资助(每种10万元)《英雄苏里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民间文学,柯尔克孜文。  相似文献   

8.
<正>吴元丰研究员的论文集《满文档案与历史研究》,作为辽宁民族出版社"满学(清史)专家文库"之一已于日前出版。吴元丰为锡伯族人,原籍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1978年入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迄今已从事满文档案整理翻译工作近40年,同时致力于满文历史文献、清代边疆史地、民族史与中琉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作者从1981年发布处女作《锡伯族西迁概述》以来,已发表论文72篇。其中,有关锡伯族历史论文,先已汇编成册,冠以《锡伯族历史探究》之名出版。本书则是作者近40年来研究的集萃  相似文献   

9.
《满文老档》是以满文书记的记事性档册。它是研究清入关前满洲社会、后金汗国的兴建、扩张以及满族语言文字发生、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大的价值。《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别。原本成于清入关前。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5年 ) ,额尔德尼等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文 ,此即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创制以后 ,后金汗国的记注官遂以该种满文来记注当时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作为后金政权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 ,形成记事性的满文档册。这些档册以记事为主同时也选录公文、案牍的内容和抄载其它档案的资料 ,内容宽泛 ,载记全面。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一书,已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16开本,43万字。有清一代,曾用满文书写了大量公文,编撰历史并翻译了大量汉文图籍,也用满文在哲学、历史、语言、文艺等方面进行创作,清代史料保存于满文图书、档案中者为数甚多,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为使这些满文图书文献更好地被研究利用,特编写此书。该书分图书、石刻拓片两部分。收集了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49个单位收藏的满文图书1015种,石刻拓片693种。图书部分,每种书均按书名(包括汉文、满文、满文拉丁转写)、著者或译者、出版年代、出版者、版  相似文献   

11.
满文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到清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中,满族同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满文文献.吴元丰将满文文献分为档案、图书、碑刻等三类[1].赵令志认为:"按书写形式分,可分为老满文文献和新满文文献;按时间分,可分为后金文献和清朝文献;从文献形式上分,可分为文书档案、图书和铭刻等;按文献内容划分,则可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文学文献、翻译文献、宗教文献、军事文献、地理文献、医药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等."[2]下面就满文文献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巡视员、研究馆员、满文档案专家吴元丰所著《满文档案与历史探究》,2015年12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满学(清史)专家文库"系列学术丛书之一。收录吴元丰论文41篇。全书分为两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满文老档”,中外学者多有论述。兹据清代档案之有关记载,赘叙二三事,略为补充。 一 原本的习用之称与钞本的正式命名 “满文老档”有原本和钞本之分,钞本又有“音写本”与“照写本”之别。近世以降,中外学者对“满文老档”的命名不尽一致,有《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等。其中,《满文老档》一名,或专指原本,或专指钞本,或泛指原本和钞本,因人而异。这些不同的命名,虽然各有一定的依据或理由,却导致一物多名、称谓混乱,甚至引起了一些学术“纠纷”。我们认为,对这些档案的命名,还是遵循“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的惯例为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满族的发源地,有清一代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档案文献.虽然这些满文档案文献几经磨难,丢失和损毁不少,却也还有大量的满文档案文献保留了下来.我国虽是满文档案的主要收藏地,但也有部分满文档案文献流失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15.
允禩足疾与西洋大夫的一篇满文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在意大利罗马一家图书馆(Genoral's Court of the Gery Friars)发现了一篇残破的满文文献。文献的内容是康熙第八子允禩的脚病以及西洋外科大夫罗怀中为他诊断的记录。意大利学者Nicola Di Cosmo曾于1984年第27届国际阿尔泰学会上提交论文,对这篇史料做了一个概括介绍。因为译文上的出入,我对这篇史料重新做了翻译,现在公布译文的同时,并就这篇文献有关的问题做一简单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1842年10月——1843年3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提出并论述过人民报刊问题.“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是比较集中的一篇. 《莱比锡总汇报》是当时德国的一家进步的资产阶级报纸.1842年12月被普鲁士内阁查封.罪名是:报道一些传闻,有一半是“捏造”的;不满足于断定事实,还要“追根究底”;带着“恶毒的激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轻浮”“不谦逊”“幼稚”“行为不端”等等.其实,它不过是为几位抗议国王废除宪法的教授进行了辩护,有过反对天主教的偏颇论争,诸如此类而已.但是,包括《莱比锡总汇报》在内的当时德国进步报刊,曾激起了  相似文献   

17.
《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啧发满文档案文献》今天能够幸存,并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曾经历了一番劫后回归并被发掘认识的过程,而劫掠者就是沙皇时期的俄国入侵者。  相似文献   

18.
2021年4月23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召开由满文文献研究团队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满文历史文献名词术语总汇》开题会,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议组进行评议.国家档案局派人到会指导,一史馆馆长孙森林致欢迎辞,副馆长韩永福主持会议,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会.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侓而士,角■妇应释为著而士,角枕妇,其意义在于《著而》(《齐风.著》)体现士的礼仪,《角枕》(《唐风.葛生》)彰显妇之贤德。这句话,体现了上博简《诗论》对婚姻关系中的礼仪、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第6期《图书馆论坛》首篇刊载了周文骏先生的《从图书馆是有机体说起》一文,读来胸怀大爽,茅塞顿开。文章不长,字字珠玉,是一篇值得再三拜读的图书馆哲学作品。也许是因为我爱好哲学,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图书馆事业出现“危机”感和图书馆学界出现了某些难解的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