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回民学校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她是在1925年4月24日建校。1949年10月,学校的前身成达师范、西北中学和燕山中学一起,组建了我国解放后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国立回民学院。1958年以前面向全国招生,属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与国家民委共同领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学校几经变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一分为二,即北京市回民中学和六十八中;“文革”时期更名为一三五中;1979年6月恢复了北京市回民中学的校名。1981年被列为首批办好的市属重点中学,1983年又办起了民族师范,1985年8月回民中学和六十八中两校合一,改名为北京市回民…  相似文献   

2.
李光伯 1921年出生于江苏建湖。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师训班任教,1983年在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离休。  相似文献   

3.
十一、邓稼先课内提升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月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丁星凡 《湖南教育》2004,(17):13-13
那时,师范毕业不到两年的我任教于一所乡村小学。五年一期,我班转入一名男生,名叫沈刚(化名)。一位老教师告诫我:沈刚这小子在学校已经几进几出了,好几个班主任都被他气白了眼。你要小心,他可是个不服调教的“金钢钻”!未必?师范时,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1933年,我小学毕业,进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我父亲是教数学的,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赋.  相似文献   

6.
西北联大作为战时的大学联合体,其大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骨干组建校的文化承续。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以及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都以校歌形式彰显了本校的使命追求和文化品格。西北联大精神是时代精神“外铄”和骨干校文化“承续”的共同结果,是“团结御侮的意志、开发西北的使命、赓续文脉的抱负以及勤朴公诚的品格”的西北弦歌的回响。  相似文献   

7.
陈侠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五个多月了。我们仍然深切地怀念这位教育界和编辑界的老前辈。 陈侠同志1915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33年毕业于扬州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历任小学教员、主任、校长、编辑等职。不久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4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接着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8年获硕士学位,后历任该校讲师兼附小校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等职。解放后于1950年调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任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后转本社工作,历任教育室编辑、副主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毕业于江西联合中学。同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在这里,李政道遇到了一生中获益最多的老师——吴大猷。1946年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虽然大学未毕业,还是进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研究院,开始同杨振宁合作。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赴加拿  相似文献   

9.
我未受过历史专业教育,今天能成为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究其成功原因,这是与《历史教学》的启迪与帮助分不开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真正称得起是我的恩师和知己朋友。 1951年我师范毕业,任小学教员。1953年小学戴帽办初中班,让我去教历史,除一本课本,连一点参考的东西也没有。我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别说学生不满意,就连我自  相似文献   

10.
方光华 《教育》2012,(35):58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国民政府同时决策组建的两个大学共同体。1937年9月10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长沙临大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4月3日,西安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虽然西北联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只存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但人们习惯上仍然视1946年以前的国立西北五校为西北联大。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西北联大及国立西北五校孕育出了"一贯之精神",  相似文献   

11.
泾源县是个回民聚居的县。解放初期全县有10所小学,在校学生581人;发展到1984年有小学127所,其中完全小学35所,初小36所,教学点56个,在校学生9,632人。1956年创办了泾源中学,结束了无中等教育的历史。现在有8所中学,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中在校学生1,586人,高中在校生510人。从1980年起,采取特殊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县办起寄宿制的回民小学6所,回民中学2所,在各中、小学校还设有回民班。对回族学生实行“两免三包”制,即免收学杂  相似文献   

12.
王广永 《教育文汇》2010,(12):22-22
那年的初秋,我刚从师范毕业,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一所乡镇小学带五年级一个班。这个班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班”,学习成绩在全镇是倒数,班级纪律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63年的高中毕业生,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后,又进入一年制师范班学习,毕业后教了两年小学,就抽调到初中教语文了。去年,由于教育调整,领导要我们教小学,我又愉快地回到小学工作岗位。刚回到小学时,有人议论我说:“准是中学踢出来的”,“保险教得不好,才下放到小学”。其实,我教过的初中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公社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公社还组织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和部分语文教师观摩过我的课。我认为,调整部分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中学,成立于1934年,开创抗战时期国立中学的先河。它广泛收容流亡关内的东北学生和教师,几易校址,由北平而南京,继而转汉口至湘乡,最后辗转经桂林到达四川自流井,完成长途迁徙,直到抗战胜利后复员沈阳,复至在北平停办。文章旨在考察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创立和在战火中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功绩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31年秋,我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师范科二年级学习.刘百川先生是担任我们班小学行政这门课的教师.他当时任扬州中学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他讲的课吸引了我们,巩固了我们的专业思想.当时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练钢琴上;听了他的课,开始阅读教育书刊,兴趣转移到教育专业方面来.1933年夏,我根据毕业实习的经验,写  相似文献   

16.
甘肃师范大学原名西北师范学院,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诞生的。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与北洋工学院相继西迁,在西安组成“西北临时大学”;次年,再迁陕西城固,改名“西北联合大学”,以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部分为基础,分设师范学院。一九三九年八月,西北联大改组,即正式成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一九四一年春,筹建兰州分院;同年十二月,兰州分院正式开课。一九四四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全部迁至兰州西郊黄河北岸十里店现址。一九四九年八月,兰州解放,“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获得新生,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一九五八年,又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无悔的选择     
1997年9月,我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山区小学任教。初来乍到,眼前所见让我大失所望:两层楼的校舍破败不堪.不大的操场上尘土漫天飞扬……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因为我是第一位分配来的师范毕业生,校长很重视,让我和另一位资深教师一起教小学毕业班。  相似文献   

18.
<正>口述者:张公仁(1950—),男,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杨林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毕业后,1969年在杨林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9年被评为中教二级,200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经历了31年的坚持,终于在2000年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一、走上教学岗位我出生于1950年,12岁南寻完小1毕业升初中,我们这一届杨林村中只有我考上了初中。1963年秋天,我开始在沁阳市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20.
岁月荏苒。从师范毕业至今,我已经做了十年的乡村教师,送走了三届毕业班。乡村小学,算得上是基础教育的最底层,不仅工作任务繁重,而且信息闭塞、滞后。有人说,到了村小想再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