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感动,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感动。沿着感恩之路,携手同行!——题记嗟夫!先帝之子,实乃不才也!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陛下不晓军事,亲佞远贤,内外异法,终难复汉室。先帝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臣不胜感激,定当讨贼攘凶,北定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终难逃败绩!想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忠于先帝,臣九死未悔!然竭卑微之力,自知大限之期不远矣,唯惜汉室之基业,愧对先帝之恩也。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出师表》一文,有些断句很值得商榷。对初中学生来说,应着重以短句教学为主,文言文断句亦应以此为出发点。现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笔者认为这样断句更为适宜: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3.
××同学问:《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文章,可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 《出师表》一文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感召世人,主要是由于作者正确地处理自己与汉室君主之间的关系,流露了真挚的感情。刘备与诸葛亮,既是君臣,又是至交,几十年戎马生涯中结下的浓厚情谊令作者感念不已。他在文章开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叙述中就表达出了对先帝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接着在对后主的三点“劝谏”中,又多次回顾了先帝在世时的种种英明举措,流露出对先帝的敬仰之情;最后自述生平时,诸葛亮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及先帝对自己的临终重托,表现了自己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文间前后凡十三次称“先帝”,情辞恳切,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先帝的真挚情谊。  相似文献   

4.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  相似文献   

5.
出师表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  相似文献   

6.
出师表     
《初中生》2006,(27):75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相似文献   

7.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相似文献   

8.
出师表     
《初中生》2006,(9):75-75,61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出师表》两处用了“感激”一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相似文献   

10.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隆中对》后,我对诸葛亮有些看法。人说诸葛亮造就了蜀汉的中兴,其实我认为诸葛亮也葬送了蜀汉的大好前程。首先他错在未听先帝遗言。既然阿斗不才,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即使有不忠之嫌,但也有先帝遗旨:若阿斗不才,丞相可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可保蜀汉江山,完成先帝统一中原的遗愿,所以说诸葛亮是不明智的。前有魏兵虎视眈眈,后有后主声色犬马,这样如何统一得了中原?其次,他错在误用将帅,明知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又得先帝叮嘱,却还重用马谡守重镇街亭?不是蜀汉无人才,而是诸葛亮缺乏慧眼,王平既懂军事理论,又知实战经验,为什么不被重用?错用…  相似文献   

12.
梅军 《学语文》2023,(2):94-96
《出师表》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必读课目,从2001年至今,文中有一处标点经历了两次变化。这样的标点变动,使“深追先帝遗诏”的主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陛下”刘禅在追思先帝遗诏,还是“臣”诸葛亮在追思先帝遗诏?笔者从语境分析和公文写作两个方面得出结论:应当是诸葛亮在深追先帝遗诏。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 英雄时感慨道:"夫 英雄者,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 之志也。不惟有载舟之腹,亦言而有信, 行必果也。" 于是,诚信在诸葛孔明睿智的目光 中闪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助先帝忠心耿耿,辅后主贞良死 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行一致,佳 话传世。 于是,诚信从历史的洪流中迸溅出  相似文献   

14.
三顾茅庐     
枫叶 《下一代》2011,(5):20-20
【出自】:《三国志·蜀书》 【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相似文献   

15.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在《谏论》中说:“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意思是说要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可用深刻的道理说服对方,讲明形势告诫对方,申明利害关系诱导对方,用言语激起对方的感情,用含蓄的话语劝告对方。《出师表》难能可贵之处正是他在“表”之中综合使用了“理、势、利、激、讽”等多种论辩艺术,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势禁之。《出师表》起笔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从先帝创业之志未竟说起,分析当前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蜀汉国力最弱,不及…  相似文献   

16.
听过一节颇具特色的公开课,讲授内容是《出师表》。言教学历来显得有些枯燥,但当教讲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时,却巧妙生发开去,语带感情地讲起诸葛亮那光芒四射、照耀千古的人格魅力来:诸葛亮临危受命,匡扶汉室,忠心辅弼,天地可鉴。为完成先帝遗愿,奋其才智,六出祁山,以偏隅之师伐中原劲旅,终因“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星落五丈原。接着又动情地向学生诵读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的片断: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个人命运之悲剧即其性格之悲剧。谈迁在《国榷》中称:"先帝(崇祯)之患,在于好名而不根于实,名爱民而适痛之,名听言而适拒之,名亟才而适市之;聪于始,愎于终,视举朝无一人足任者。"这足以说明崇祯这位悲剧帝王性格中所蕴含的猜忌与偏执等负面因素。而当今学术界对于崇祯皇帝的性格形成原因的研究还稍显不足。本文从崇祯皇帝当政时的重大时政事件入手,希冀对其负面性格的成因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东晋时的简文帝,很喜欢和大臣开玩笑。有一个大臣叫魏元孚,长得十分难看,个子矮,脸盘短,还秃顶,其貌不扬。简文帝就问一个近臣:"魏元孚长得这么难看,怎么能在朝廷里做官呢?他凭什么做的官?"近臣回答:"魏元孚是先帝看中的,听说是有一年春天出去打猎,先帝射死了一只鹿,非常高兴,顺口说了几句诗,先帝不知道诗的出处,问身边的人,结果没一个知道,这让先帝很扫兴。就在这时,当时还是一个卫官的魏  相似文献   

1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出师一表真名世”?从《出师表》中向诸葛亮学习什么呢?①文如其人。读《出师表》,我们仿佛就在诸葛亮身边,见到他心事重重,见到他临表涕零,见其形貌,也见其心地。《出师表》是诸葛亮精神的集中表现。有诸葛亮那样的感情,那样的品格,那样的见解,才有那样的《出师表》。学习诸葛亮,须从根本处学。当然时代不同,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根据我们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诸葛亮的宗旨是感恩图报,而且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生死不渝。他在那个时代,当然只能有忠君的观念,他是感先帝之恩,报先帝之恩。感恩图报,是良心。他是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