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机动车与自行车碰撞时,因自行车质量较小,故不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对车辆碰撞的进行事故鉴定。一般先是根据小轿车在与自行车碰撞的前后留下了清晰的刹车印迹,直接利用刹车印公式就可计算事故前小轿车行驶的速度;其次,还可以根据自行车碰撞后刮擦地面的运动,计算出小轿车碰撞时的车速后再计算小轿车行驶速度;还可以利用骑车人平抛运动规律,计算出人体抛出的速度,它也就是小轿车在与人体碰撞时的车速,据此再计算小轿车行驶速度。最后根据三种方法计算出的速度值可以互相比较,从中估计车速的最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2.
频繁出现电动车与汽车相撞的交通肇事,多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一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二是电动车的侧面遭到汽车横向撞击。电动车和汽车碰撞后的速度,可以通过刹车印公式计算。由于电动车质量比汽车小许多。碰撞不会明显改变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碰撞前,电动车和驾驶员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碰撞后因冲击会造成人车分离。不论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还是汽车从侧面撞击电动车,电动车驾驶员都是和汽车发生直接的一次碰撞。可以利用抛射运动或倒地电动车的刮擦地面运动来推算电动车及汽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拖拉机事故现场,常常看到汽车制动轮子留在地面上的刹车印长短不一,有时只有一侧,甚至只有一个轮子留下了明显的刹车印。在长短不一的刹车印中,应该以哪条印迹为准计算车速呢?若只有其中一部分车轮留下刹车印迹,我们又是否可以依据此判断计算车速呢?计算车速应以最长的印迹为准,但根据印迹长短计算车速的公式,对车速的估算是偏小的,实际车速还要略大一些。只要在肇事车辆的车检中未发现有制动装置失灵的情况,即使只有一个车轮留有刹车拖印,也应作为四轮制动处理。  相似文献   

4.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5.
“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一个典型问题.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性质1.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矢量方程.对于一维问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凡是与选取正方向相同的动量为正,相反为负.若方向未知,可设为与正方向相同列动量守恒方程,通过解得结果的正负,判定未知量的方向.2.瞬时性:动量是一个瞬时量,动量守恒指的是系统任一瞬时的动量恒定.列方程(公式)时,等号左侧是作用前(或某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等号右侧是作用后(或另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不同时刻的动量不能相加.3.相对性:由于动量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因此应用动量守…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解决物体碰撞问题几乎都是列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通过联立方程直接计算求解或者让学生记忆公式求解。文章从物体运动的图像出发,换一种物理角度来巧解动量守恒碰撞问题,不仅加深学生对图像和物理公式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物理课堂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1题目甲乙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一条长直路线上匀速行驶,甲在前速度为v1=10m/s,乙在后速度为v2=20m/s,当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50m时,为使两车不相碰,乙车开始以确定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两车不相碰,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解析相碰问题,是两个运动物体相同时刻位置相同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对两物体的位移关系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无疑是根本的处理方法。但如何对过程中的位移关系动态、细致地把握,以及对列  相似文献   

8.
[实验目的]验证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作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各小球在落地前的运动时间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和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9.
超速行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判断事故发生时车辆的速度是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二种测算事故发生时车辆速度的方法. 1 根据刹车痕测算车辆速度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若在事故发生时采取了相应的制动措施,就可以根据路面遗留下的刹车痕迹估算出车辆行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碰撞问题,我们大都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本文也不例外,但是多考虑了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建立一个动能的损失和某一物体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损失的动能来确定碰撞后或碰撞过程中物体系的某一状态。这样不仅开拓了研究碰撞问题的思路,还得到非常方便、简捷的结论,且应用性非常广泛。一、碰撞问题研究如图1所示,选碰撞前、后两个状态,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动能的损失研究碰撞问题,有下面两个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一辆大货车自上而下驶出上弯道,正行驶在两弯道间的直道上.这时正好有一辆小轿车自下而上刚驶出下弯道,两车在会车中发生碰撞。要求查明发生碰撞的原因,并确定两车在第一接触时的位置,以便为责任认定提供依据。弯道正处于下坡路段,小轿车在弯道行驶中自然加速会产生“不足转向”。“不足转向”使许多重心靠前的小型车辆驶出弯道时向外侧跑偏.这就是小轿车斜向侧撞大货车的原因。驾驶员一般习惯于走大圆弧。在走出弯道后自然就超越了中线。因此,在刚驶出弯道的情况下,超越中线半米是不奇怪的。综合分析,造成这起撞车事故。双方都有责任。  相似文献   

13.
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经典问题.在求解碰撞后的速度时,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计算会很简单,但如果是弹性碰撞,涉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计算难度比较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弹性碰撞中蕴含"等差数列"的思想,弹性碰撞是关于共速时刻"对称"的,利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很容易地对碰撞后的速度进行求解,对这种"对称性"进行拓...  相似文献   

14.
<正>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同时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典型问题情境,其问题的实质是碰撞过程中两碰撞物体运动学信息的交换,求解的目标是碰撞后两物体的末速度,因为速度既是动量也是能量的构成部分,所以联合两种观点同时处理碰撞过程就成为必然的方法选择.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联立在求解思路上是清醒的,但由于是二元二次方程组,所以具有一定的计算复杂性,能否以物理理解上的深刻性简化计算过程的复杂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呢?一、  相似文献   

15.
在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图1.在摩擦不计的水平面上停放着两辆小车A和B,在两车之间系有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给A车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A就沿水平面向右接近匀速地运动,在两车间的绳子被拉直后.A、B两车的速度究竟多大?现时普遍认为,在A、B两车间的绳子被拉直后,两车将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其速度大小用“合二为一”的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来求得,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似乎已属于公认,但这样的处理方法与客观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  相似文献   

18.
对于碰撞问题在只给出碰前动量,不给出具体速度与质量及碰撞性质的情况下,要对碰撞后的结果(碰后动量或动量增量)进行可能性判断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类问题,在地方会考、模拟高考和高  相似文献   

19.
一、公式法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直接列式计算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例1 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的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 )  相似文献   

20.
在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了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