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于语文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经定义其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与过去相比,现代的中学生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很容易导致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尊重学生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物质至上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生命表现出漠视的态度,这给社会的安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教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态度和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在工作中结合阅读、写作等教学将生命教育有机开展下去,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素质教育以来,"知识本位"教学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个转变中,生命教育步入人们的视野。初中教育所面临的是一批叛逆、个性、敏感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初中老师更应该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学科本身集应试、文化、智育、德育、美育为一体,是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学科之一,因此,语文教师也必须要肩负起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便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展开论述,提出三条渗透途径:一是情感激趣,感受美;二是品味词句,感悟美;三是比较形象,鉴赏美。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教育模式更加灵活,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初中语文老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人为本,语文学科又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此,语文教学应关注人性的完善,关注人的生命。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在众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十分必要,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具有现实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载体,通过不同途径,挖掘、扩充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以此提升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和探索,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更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各个学科都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有效地与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教师要借助学科教学力量推出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教材内容发掘、生活认知对接、实践活动组织、读写训练延伸,都能够渗透一些生命教育内容,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人格思想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1):30-31
学生实际上是一个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习客体,其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的压力下虽然会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但是学生却无法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真正认同语文教学,这时教师和学生面对共同任务时所具有的态度不同,影响语文教学整体目标与推进速度。作为一名足够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应当研究学生具有的某些否定等内心倾向性,通过情感渗透增强学生接受有关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人文性的美,学生通过对这种人文性的思考,让心灵得到启迪,从而使生命意识也得到升华。语文学科不仅应该教授学生语言文字,也应该承担起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给予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语文的内涵,无论是口头语或书面语,都是一定思想情感的体现。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在于它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就语文的工具性而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技巧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服务的,这一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教师若不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学生就会冷眼相对,造成厌学,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用真挚高尚的情感区叩开学生的心灵。只有师生情感上的息息相通,良好的教学氛围才会形成,教学效果才会好。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语文知识的教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的提升上面,在教学中还要渗透人文性,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主义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人文性渗透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广大老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多元状态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要体现心理健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杨春霞 《考试周刊》2013,(93):44-44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实现教师、教材内容、学生三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充满感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由于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她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主旨、注重作文训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方面加强学科教学,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准确引导学生,使其从内心真正体会传统文化内涵与魅力,增强学生自豪感与责任感是实际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文章由此切入,从四个方面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是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二是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三是加强小组合作,四是转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多次从电视、报纸中看到花季少年面对一点点生活挫折而草草结束生命的报道,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消息使我感到在现今形势下,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紧迫性。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具象性,它是一个综合形象,含有外象和内象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生命存在和作为社会意义的组成成分,因此生命教育强调的不仅是对生命本体的尊重,而且包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