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代江西文人各地分布不均,赣北、赣南不及赣中,中部最密集,吉安、饶州、抚州、南昌等路形成绝对优势;文人的分布州县也多不均衡,各路中心县多于同路的其他县。  相似文献   

2.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齐时代河北地区是京畿中心,同时也是文学重镇,学术颇为繁荣,涌现出大批文人学者,拥有学术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也多集中在这一区域。从地域分布来看,北齐河北文人既呈现州际之间分布均衡的特征,又呈现一州之中各郡县间分布极不均衡的特征。从文人身份构成来看,北齐河北文人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文人只有极少数出身寒微,其余皆出自士族人家。这种文学地理特征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包括统治者的提倡、经济基础的支撑、世家大族的存在、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4.
文人不政     
余秋雨曾经在游览柳祠后发表过这样的感慨,大凡在文学上有较高造诣的文人,其政治仕途多半失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虽然也有文人从政的成功典范,但他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文人,因为他们政治家的身份早已将“文人”两字遮住了。所以文人不政也就成为古往今来文人的共同归宿。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不政”和“文人”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是统治者不太放心的文人,觉得他们牢骚太多,又易结党结派,还常说些令人心烦的事,所以常找个机会就把文人贬到哪个角落里去了,眼不见为净。另一个是文人之所以名垂青…  相似文献   

5.
北朝本土作家群研究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以作家群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细致的梳理,辑录北朝本土作家共有312人。这庞大的作家群在分布上呈现出了不均衡性和向东拓展的地域走向两方面的特点。该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从整体来看和当时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以及文人的心理价值取向密切联系,细究各文学区域自身地域分布特点的形成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唐代宣州、歙州和池州所辖范围和现代概念的"皖南"大体一致,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开始出现本土文人,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唐五代皖南文人数量、具体分布地域及作品传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上来分析皖南本土文人及其创作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皖南本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老派文人与老文人的内涵截然不同,老文人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向的是人的资历;老派的文人是指向品位上的,它指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质地。真正的老派文人就是个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而又活得非常有个性的那一类文人。老派文人追求内在的功夫,他们不慕虚荣,更不屑于向权势者献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文人向别人炫耀“某某学者为我写过评论”、“某某领导和我共进过晚餐”,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会发生在老派文人身上。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文坛的开端,嘉道时期的文人结社逐渐增多,成为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道光时期文社数量是嘉庆时期的两倍多,反映了随着时代风云的突变而文学群体运动的加快。嘉道文人结社主要分布在江浙、京师、广东、福建,为晚清文坛的地域板块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晚清文坛整体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嘉道时期文人结社的地理分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叫文人其实是不容易界定的,我们说知识分子是文人吗?或者学者是不是文人,好像有一点划等号,可是你又会觉得学者有时候太严肃,知识分子你会觉得只是读了很多书,文人的意义好像更大。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重视生活里面怎样喝茶,不追求权利与财富,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竹林拨阮图》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组的人,应该都是文人。语文组的组长,就应该是文人领袖,做起事来应该不愠不火,说起话来应该轻轻柔柔。但是,我们语文组的组长大刘,白顶着文人领袖的帽子,反倒是个如狼似虎的恶人,把语文组弄得跟个火坑似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人结社的地域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福建地区在当时亦曾出现大量社事,但是至今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笔者在近年研究中,仅所知见的明代福建文人结社就有26家之多,它们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明代后期,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2.
去枫桥,看月落乌啼,听夜半钟声,和江枫渔火对愁,这也许是千百年来每个文人的一个情结。即使不是文人,不知道张继这首《枫桥夜泊》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13.
语文组的人,都是文人。语文组的组长,就应该是“文人领袖”喽!做起事来应该不愠不火,说起话来应该轻轻柔柔。但我们语文组的组长大刘,白顶着“文人领袖”的帽子,反倒是个如狼似虎的“恶人”,把语文组弄得跟个“火坑”似的……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人对于下层妓女常加以无情的嘲弄,甚至徐渭等通常被认为具有"进步女性观念"的文人也不例外,而创作"嘲妓"小曲就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探究文人"嘲妓"小曲创作的心态,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对我们了解明代文人、小曲、妓女之间的关系,觇见彼时的社会风俗,加深对作品与时代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文人好藏书     
大凡文人,没有不爱书的。文人爱读书,不少还是藏书家。文人藏书之风兴于北宋。这是因为,北宋的毕升发明了以活字印刷术,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  相似文献   

16.
明初文人之不仕可分为三种类型:热情讴歌新朝,受事不受官,以杨维桢为代表;积极入仕,对新王朝由希望到绝望,旋即因惧祸而退隐,以高启为代表;忠于元室,甘为遗民,拒不与朱明合作,以戴良、丁鹤年为代表。选择不仕的文人主要生活在江浙一带,他们在明初士人群体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文人不仕背景多样,其共性在于元明两朝在江南统治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7.
魏锴 《语文知识》2006,(7):45-46
中国的文人有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的毛病,尤其是到了秦淮河这样艳丽的地方,那些得志或者不得志的男文人们都以为找到了温柔乡,不写点什么文字便不算得文人了,如果那些风流韵事自己没机会做或者做不来,也可以遥想一下当年祖师爷们如何如何,意淫一番聊以自慰吧。  相似文献   

18.
父母爱子女,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文章从文人出发,所举名人例子信手拈来,而且教育意义深刻。父母之爱子,最好是为之计深远。《管子·权修》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父母的理想,文人也不例外。而文人对子女的期望又常常高于普通父母,因而对子女要求往往更严格,在子女教育上也付出更多。流传广泛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便是文人在家庭教育上呕心沥血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19.
林逋隐居孤山,以咏梅著称于世,遂有所谓"梅妻鹤子"之说。但林逋咏梅八首律诗中,所写多称"小梅"、"孤根"、"一枝"。同时文人造访其所,所见也以松竹为主,由此可见其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所谓"梅妻鹤子"说也不见于宋人著作,是后世的想象之辞。  相似文献   

20.
六朝吴兴沈氏文化大族由武力强宗演变发展而产生.南朝齐、梁时期是沈氏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大族转化的主要时期,这个转化集中表现在沈约身上.前有东晋和东晋以前的沈氏文人、南朝宋时的沈氏文人,除沈麟士等隐士外,余均从武为官;沈约由宋起家,仕至梁代已官极品,最终未能进入最高统治集团——“台司”,因为他是个道地的文人了;后有陈代人才济济的沈氏文人,儒学以沈不阿、沈不害为代表,文学以沈炯、沈君游为代表.史家评说沈炯因为适逢乱世,故而才能未尽发挥;他颠沛流离的一生,造就了他激昂、悲壮、清凄的风格,留下数量不多却是精品的作品,对于齐、梁作文风来说,沈炯的作品是明珠,而后者却是鱼眼,不可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