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伸为武打的同意语。是指舞台上使用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棒、棍、槊、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兵器、道具。  相似文献   

2.
巧用六谷珠     
小朋友们在初步学会了“新疆舞”之后,积极性不够高。复习时,动作软绵绵,不到位。细想想,主要是缺少道具的缘故。可没钱买道具,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六谷珠。一时教室变成了道具加工厂。小朋友们你穿几个,他穿几个,一会儿“产品”出来了。他们有的手上带着“银镯子”,有的头上套着“铜箍”,还有的脖子上挂起了“金项链”,特别是王丽丽的那条“珠裙子”别具一格。当音乐声再起时,他们又神气活现地舞起来了。由于巧用了六谷珠做的道具,小朋友越跳越带劲,真正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鄢明惠 《陕西教育》2010,(12):29-29
所谓“包装”情境.就是为了使口语交际训练有效进行.在创设某个情境时,特别是把那些虚设的情境带进课堂时.老师有所选择地拿来(或制作)一些“道具”增添场面氛围.使学生的兴趣保持一定的持续性,牢记自己在交流或者交际中的角色地位.通过那些“道具”发生作用,把交际的场面包装成形象化,使课堂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4.
道具,是“演剧或摄制电影电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如桌子、椅子等叫大道具,纸烟、茶杯等叫小道具”(《现代汉语词典》第259页)。可人们往往把小说中的有关器物也称为道具。这些器物虽然不在小说三要素之列,却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小道具的配备,就体现了他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5.
普普通通的一件什物,作为道具写进文学作品,它就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各册都有巧用道具而极其感人的课文。它把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贯串起来,把故事推向高潮,成为一条闪闪发亮、光彩夺目的珠练。道具的欺骗性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道具是似有实无的骗人的新衣。设置别具心裁,巧妙绝伦,围绕“新衣”、“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构成一个荒唐可笑,十分离奇,却又完整可信的故事情节:皇帝喜欢新装——骗子织新装——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皇帝穿…  相似文献   

6.
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都需要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道具。道具通常是以物代物,比如将两把椅子拼在一起充当小床,将小椅子抱在胸前充当手风琴。幼儿通常扮演的是游戏中的角色,或者是人物角色,或者是动物角色。幼儿可以扮演“道具”吗?先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幼儿以自己...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应用好“道具”马鞍山五中宋厚荣新编九年义务《历史)教材,为提高学生素质,配续了大量图画、史料等。对多数不要求学生掌汇的图画、史料如何处理,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认为,倘能有效利用这些不要求掌担的图、文,把它们当作讲课的“道具”,不仅仅是看“热...  相似文献   

8.
道具是将剧本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地在舞台上给观众形象展示的最重要载体。如果把一篇篇文章当作一出出戏剧的话,那么,把握文眼,涵咏题旨,紧扣“道具”,当属首要。  相似文献   

9.
戏剧离不开“道具”。本属于生活用品的“扇子”一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搬上舞台,便成了一种象征物,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具”。“扇子”作为一种“道具”在戏剧中的功能为:剧情的串构、组合功能,剧情发展的触媒功能,戏剧美的象征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羽霏 《文教资料》2011,(36):18-19
本文从“道”的起源入手,探讨“道”“形”“器”的变化与生成,引出“道具”的起源问题。“道具”既有“器”的用途.又带有形而上的“道”的内涵,起初作为巫术的一种手段,后来逐渐衍生出丰富的艺术形式.从而具有充分的关感。因此,“道具”是美的前身,“道具”之所以能演变为美.正因为潜藏其中的形而上涵义。  相似文献   

11.
梦幻成真     
你看过日本动画片《机器猫》吧?你一定还记得那些变幻莫测,让人目不暇接的镜头吧?影片中编导叔叔使用了种种神奇的道具,例如只要把竹蜻蜓的小翅膀插到头上,人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的“竹翅”;只要把门打开就可以观赏到外国或宇宙的“通往各处的门”等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可以观赏模拟风景的道具,它是为机器猫的好友、一位不能跟随父母一道去旅行的少年而设置的。这个道具可以把家庭变为旅馆,使人观赏到那里的景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由于它距今年代久远,加上一般人又很难看到实物,故人们往往望文生义,把麈尾与马尾拂尘看作是一类东西。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编者对其中“拂尘”一词的解说是:“形如马尾,后有持柄,用以拂拭尘土,或驱蝇蚊,俗称‘绳甩子’。古时多用麈(zhǔ)兽之尾制成,所以又称麈尾。”这样,就把麈尾和拂尘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3.
历岗 《小学语文》2009,(3):57-57
问:“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句话中“草把子”应读“草把(bà)子”还是“草把(bǎ)子”?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欣赏电影、戏剧、还是曲艺,你都能看到一些独特而又带有共性的物品——道具。如《红灯记》中李玉和提的“灯”,《大决战》里林彪吃的“黄豆粒”等。据艺术家们介绍,许多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都离不开道具的妙用。其实,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也有一个如何运用“道具”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道具”,与文艺作品中的道具是不完全一样的。它不是根据作品的需要人为地设置的,而是现实生活中先于教育存在,又与教育没有必然联系的物品。它不  相似文献   

15.
《母婴世界》2013,(7):138-139
“水”很“机灵”,它会在不经意间从你的指尖溜走。怎么才能和“水宝贝”痛痛快快地玩上半天呢? 你需要一些“道具”,把水“集中”在一起!除了大盆子,它们也会让水宝贝留下来陪你玩!  相似文献   

16.
道具是将剧本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地在舞台上给观众形象展示的最重要载体。如果把一篇篇文章当作一出出戏剧的话,那么,把握文眼,涵咏题旨,紧扣“道具”,当属首要。文章的“道具”在哪里呢?举几个例子:《羚羊木雕》,凝聚在“木雕”上的真挚友情,将一个心底清纯如水的少年对友谊的思考渗透其中;《驿路梨花》,处处梨花,助人为乐,浇灌她成长;《普通劳动者》、《七根火柴》中,那抬土的筐、簇聚的火柴头,不正是跳跃着的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吗?别里科夫的所有“外套”,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是精神枷锁的代名词,是沙皇保守、顽固、反动思想的阴魂;…  相似文献   

17.
张东兴 《广西教育》2006,(1A):13-13
(一)要上真实课.不上虚假课。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道具”来用.在公开展示之前多次“彩排”.还应注意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剪绳不断     
1 准备一根绳子、一个小绳头、一个小道具。(小道具的制作参见后面“小窍门”。)  相似文献   

19.
宝葫芦     
子阳很喜欢听“金刚葫芦娃”的故事,对故事中葫芦娃的宝葫芦更是着迷。有一天,子阳的叔叔从菜园里摘来一个胖胖的葫芦给子阳,子阳可喜欢它啦,把它当做真正的“宝葫芦。这天,子阳把“宝葫芦”带到幼儿园。哇,这样的“宝葫芦”,小朋友们还没见过。天明说:“给我玩一会吧。”“我不给你玩。会弄坏的。”子阳把身体转向另一边,把“宝葫芦”紧紧捂在怀里。春辉说:“让我摸一摸吧?”子阳嘴一撅:“我不给你摸。”小朋友们羡慕地看了一会“宝葫芦”,就到一边去玩了。亚宁用积木拼插了一艘轮船,棒棒用积木搭了一座大桥,亚宁的轮船在棒…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型代表,艺术特色之一即是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用“小道具”来统摄全文,又给小说增添了巧妙多变的色彩,学术界对此却鲜有关注和论述。这五本小说集中,优秀的篇章都会用到“小道具”,除了给全文添奇之外,它们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结构全篇,影射主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删繁就简。紧凑情节”、“贴近生活,展现世俗民情”、“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由此可见,“三言二拍”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小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