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窗》2012,(2)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像纸一样轻薄柔软的新型手机。市场人士指出,这种“纸手机”可望在5年~10年内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引领下一代手机潮流。  相似文献   

2.
显微镜已在医学领域广为使用。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手机显微镜,只要对手机稍加改装,就能让手机和显微镜一样用于检测血液和细胞样本。如果这一技术得以推广,显微镜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9,(12):33-33
显微镜己在医学领域广为使用.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手机显微镜,只要对手机稍加改装,就能让手机和显微镜一样用于检测血液和细胞样本.如果这一技术得以推广,显微镜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相似文献   

4.
今年,Interphone项目的研究人员将得出手机与脑瘤之间关系的明确结论。假如手机与癌症之间真的存在某种关系,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1):134-134
<正> 也许你常常会遇到这种状况,听见铃音响起却找不到手机,或者因满手油腻而无法接听电话。别急,想象手机就握在手中,然后按下按钮在手掌上对应的位置,扬声器打开,免提电话接通了。这听上去很新奇,但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纳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研究,目的就是要将手机的触摸屏转移到手掌上操作,让手掌变成虚拟手机。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1,(12):40-40
来自伦敦Hygiene&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人员从英国12个城市390个人手里拿到了手机,并做了检测。尽管这390个人中的95%称自己都会常常用香皂洗手,但实际上,6%的手机上仍含有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看手机也传染"变色龙效应"又称无意识模仿,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比如通常所说的"打哈欠会传染"。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看手机这种行为也会"传染"。研究人员观察了88名女性和96名男性在多种不同场合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灾害救援中的各种生命探测技术,分析借助处于屏蔽场中待机状态下的手机间接搜索与定位在地震中被压埋人员的可行性。方案利用手机位置区更新原理,采取诱发技术,施行主动探测,可以实时实现生命探测。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1,(6):33-33
对我们这个寸时寸金的快节奏社会来说,拨电话号码似乎也是在浪费时间。对此美国研究人员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他们研制了用思想拨号的手机,以后不用动手指。我们就能打电话。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I0002-I0003
对我们这个寸时寸金的快节奏社会来说,拔电话号码似乎也是在浪费时间。对此美国研究人员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他们研制了用思想拨号的手机,以后不用动手指,我们就能打电话。  相似文献   

1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的研发能够通过生物过程发电的各种生物电池,但大多数生物电池都无法产生大量的能量。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生物电池原型,它比现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电池更加轻便、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2.
孝文 《发明与革新》2010,(11):37-37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马里兰州大学的另一组研究人员利用两种不同的病毒研制出锂电池的阴极和阳极。随着这些研究成果浮出水面.病毒制成的电池不久之后便可为人们的手机供电或者喷在衣服上,成为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电源。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手机自问世后就不断出现新的功能或设计。这些功能或设计从开始的探索阶段到趋于成熟直到大规模普及,使得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屏幕方面2014年,三星的Edge系列手机的曲面液晶屏着实让人们感到惊艳,但除了酷炫外并没有太大实用性。相比之下,三星今年将发布的首款折叠屏幕的手机更吸引人。手机屏幕可以完全对折,展开就是正常手机的样子,这也算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了。同时,更进一步的柔性触摸屏也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试图将银纳米线用于柔性电池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10,(10):10-11
手机现在是越造越漂亮了,可光鲜的外表下,手机也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人们总觉得厕所马桶冲水手柄脏,其实那上面的细菌没有手机多。这可绝对不是开玩笑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使用中的6300万部手机中,有1470万部手机存在健康威胁,平均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是男厕冲水手柄细菌含量的18倍。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种"海豚音",虽然人耳听不见,但它可以让手机"唯命是从"。在手机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能悄悄地启动手机语音助手功能。实现包括网购、拨打电话、查看文档等一系列私密操作。这个厉害的"捣蛋鬼"究竟是何方暗器呢?"海豚音攻击"是何暗器?通过科学实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海豚音"有着巨大的潜能,它可以成功破解很多高端智能手机,包括苹果系统。当研究人员用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对着一台iPhone说:"嗨,Siri,请拨打1234567890。"随即,Siri会响应这个指令,拨出电话。接着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情报站     
<正>手机扫一扫身高就知道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现在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相机和它内置的测量仪器来精准把握被扫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了。也就是说,你拿着手机扫描一下,就知道别人的身高了。扫描过程中,只需要缓慢地移动手机,确保不会出现动态模糊就可以。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尽快实现的话,以后去买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手机控制的装置,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癌症。这种手掌大小的装置通过一个简单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运行,其核心是一个微型核磁共振芯片,它利用具有磁性的纳米微粒来测量蛋白质水平,并寻找表明癌症存在的特殊标记。医生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查看芯片显示的信息。研究人员利用该装置对50名病人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8.
杨教授一直从事于电磁辐射的研究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单位为他配备了一部手机,可谁曾想到,这种方便带来了许多问题。杨教授说“第一次使用手机,大约七八分钟,打完后感到左边脸发热,第二次就感到腮帮子肿,吓了一跳,到医院拍片,什么也没发现,过了一个月,脸才消肿,他才意识到打手机引起的危害。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危害到底有多大呢?中国劳动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专门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几款手机,运用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模拟人们打手机时的状态做了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位朋友发生车祸.原因是驾车时打电话.当时他使用的还是蓝牙耳机。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开车时接打手机——包括使用免提式手机——对人的影响与酒后驾车不相上下。美国的研究人员对40名志愿者利用模拟汽车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令人惊讶:3名发生追尾事故的志愿者当时都在使用手机.而酒后驾车的志愿者却并没有发生事故。这可能是由于我们酒后开车时通常行车速度会比较慢.而在驾车中打手机时人们通常会保持正常车速.但是两者都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20.
用手温给手机供电在科学家手中变为现实。德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电路,使利用人体体温供电成为可能。这项新技术参照热电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利用不同介质的冷热温差得到电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