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宋元戏曲文学仕婚观的差异及其政治价值取向。在宋代戏曲文学中文人的选择是仕高于婚,婚姻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色彩;而在元代戏曲文学中文人的仕婚选择是婚高于仕,婚姻具有较为明显的纯感情色彩。而产生这两种不同的仕婚选择是由于宋元两朝特定的政治生存环境、文人各异的政治心态以及不同的政治制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螺女故事的形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说农民娶田螺姑娘(螺女)为妻,是一个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一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国大文学家陶潜笔下就有生动完整的记述,成为东亚地区此类故事的源头。中国螺女故事的形态,在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本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会通,以及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的交错并举中不断演变,以其丰厚内涵和优美形态被民众传诵至今  相似文献   

3.
云游方外的女冠们因为特殊的身份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观照对象,在审视她们时,目光无不盯住女冠们的身体、体态、风韵、容貌和性事。女冠们在自创情词中,也在炫耀自己的青春美貌和对男女性事的渴望。作为"女色"一部分的女冠,表面看来生活潇洒自在,情感生活放纵,但她们只是获得了表面上短暂的超越性的生存,实际上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4.
从《墙头马上》看白朴婚姻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墙头马上》为例,以作者生平和个性为起点,结合作品故事设置和人物分析,探寻作品成功的个人缘由和社会基础。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诸多的人生理念与社会整体理念的纠葛与妥协,也能看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仕婚理念在作品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让人们感受到藏于作品内的作者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徽学中对女性不婚现象鲜有研究,文章用大量史料说明明清时期徽州老女大量存在,且地位地下,精神面貌堪忧。并对产生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得出与当时生产力水平有关;与程朱理学兴盛有关,与徽州经商风盛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元明之际,凤阳府政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濠州、濠州府、临淮府、中立府到凤阳府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幅员也从吴元年(1367年)的2州4县增长到洪武七年(1374年)的12州24县,此时的凤阳府的辖区几乎涵盖当今整个皖北地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军事、经济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元明之际诗坛变迁的一条主线便是"主情论"内涵的演变。最早明确这一说法的是杨维桢,他提出"情性"说;稍后是高启,提出了"自适"说。同为"主情论",杨维桢主张抒发纵欲之情,高启则主张吟咏性情。入明后,为了适应文坛主旋律的需要,吴中文人对"主情论"有了新认识,如王彝提出"节情"、高启提出"格"。但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未取得预期效果,因为明初的文坛环境已不允许"主情论"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9.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以来共有97位获奖者,其中女性获奖作家只有十位,这十住女作家当中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北美,还有来自南美的,也有来自非洲的。总的来说,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数还很少,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主要大洲——亚洲迄今为止尚没有产生女得主。本文将围绕十位女得主,对她们的生平,作品及获奖情况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牛氏女是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本文认为牛女形象塑造是成功的。牛女形象是团圆结局的需要,是化解封建仕子人生矛盾和心灵痛苦的需要。牛女的平和顺随、善解人意、善于调停,表现出一种普通的人性美,而这却是元代甚而中国封建社会仕途跋涉、功名与适性总是难以两全的知识分子理念中的理想人物。  相似文献   

11.
“红叶题诗”故事以红叶为媒、以赋诗传情,以其鲜明生动的意象、浪漫巧合的情节,令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论文以“红叶题诗”故事情节及文化意蕴随时代演变轨迹为研究对象,从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着眼于论述“红叶题诗”故事的文本流传情况,并围绕其具体情节要素演变进行解读和分析。第二部分,从宫怨主题、“媒妁”文化、“婚姻天定”观三个角度来探讨“红叶题诗”故事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李海亮  杨华祥 《文教资料》2010,(18):216-218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到了实学家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3.
螺女故事是中国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类型,它在民间流传,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本文对螺女型故事中的“螺”、“女”、“美德”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田螺姑娘”到今天成为纯情温柔贤惠体贴女性的代名词,与螺自身的自然属性和文化意义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池莉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相似文献   

15.
异类婚型故事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故事类型。它以独特的吸引力和体现民众心声的特点为人们所关注。异类婚型故事中的女性研究角度多样,表现在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在历史潮流下的变迁和文化阐释。从民间文学视角来探讨女性文化,可以使女性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化,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向来以冲淡平和著称,当时在诗坛上有“韦柳”之称。本文结合他的生平事迹重点分析他性格方面的独特性,由于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再加上中唐特殊的社会背景,这一切铸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在他的性格中有仕与不仕的矛盾冲突,但在两者的冲突中诗人终于找到融合点———心理达到平衡。韦应物诗歌给人以冲淡的感觉,其实在这种冲淡的风格下隐含着诗人性格的孤独因素。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幽婚故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婚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常见的类型 ,本文以流行一时的卢充幽婚传说作为研究个案 ,考察这一类型所包涵的信仰观念及其流行的现实基础。本文以为 ,人与异类结合繁衍出特异之才 ,从而光耀门庭的观念由来已久 ,这是上古万物有灵论思想的残留与延续 ;而魏晋以后大讲门第阀阅的风习 ,则刺激了此类传闻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我偶尔会想起,小时候很想当作家。但是后来就不想了。在学校里我明白了"现实"的含义,看到了很多比我厉害得多的人。我还听到大人说,普通小姑娘要搞出版业赚不到几个钱。那时候我就想,那什么样的小姑娘能够搞好呢?其实对上述几种苍白的劝退,我并没有多在意,让我开始羞于把想当作家这件事说出来的,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经过唐宋诗歌、说唱等多种文艺形式的酝酿,"镜破人离"悲剧结局的叹惋情绪已不复存在。《董西厢》有着化悲为喜的新变之功。《西厢记》更是明确地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反封建礼教的意义进一步深化。西厢故事的演变及由此带来的作品主旨的变化鲜明地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当代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西部六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女大学生群体共计223名对象,分大、中小城市;经济水平较/欠发达地区;不同省市三方面,对其社会性别观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地区女大学生。普遍持“女性处于弱势”观点。且同一选项呈持平趋势。2、不同省市女大学生持“男性处于弱势”观点的均只占少数。进而。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这一高学历群体社会性别观中“女性处于弱势”观念的形成与存在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