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以国内外学者对副词“都”的语义功能的探索为例,倡导一种“由问题推动”的语法研究路线:以理论的眼光观察语言现象、提出明确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相关的语言事实来论证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发展出新的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提出关于“都”的语义的各种问题,引出关于“都”的语义功能的“总括”学说、全称量词理论、分配算子理论、加合算子理论,指出它们各自在理论和事实方面的困难;然后,提出一种兼擅分配学说和加合学说的综合性理论——由加合导出分配;最后,通过研究案例说明:“问题驱动”的研究策略可以兼具“数据驱动”和“理论驱动”两种研究策略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三个关系模式中,应用离散数学的有关理论,把具有全称量词的谓词查询问题转换成等价的存在量词的谓词查询,并用SQL语言予以实现,而且结合关系代数对全称量词的实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季淑凤 《文教资料》2008,(11):24-25
本文首先评论了前人对"连……都……"的相关研究,然后尝试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讨论"连……都……"句中"都"的语义功能和逻辑性质.笔者认为该结构中的"都"是一个加合算子,其重要语义功能在于对一组复数性事件进行加合.最后通过探讨"都"和"只有"不相客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揭示"都"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汉语事实对"都"进行的研究,对汉语"都"的定性、义项数量、量化对象、关联方向及与限定量词的共现问题进行了整理、比较,归纳与综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一道含有全称、存在量词的函数题的多角度探究,对学生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不会将不等式等价转化等易错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6.
“都”的语义分合及解释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静忠  潘海华 《中国语文》2013,(1):38-50,96
本文对潘海华(2006)所提出"都"的语义解释规则"话题规则"(P1)和"焦点规则"(P2)进行了修订,并在一个"都"表示全称量化的大前提下,把"都"的用法细分为两个次类:"都1"和"都2"。尽管它们都表全称量化义,但是"都1"的量化域中的成员无等级差别,而"都2"的量化域中的成员有等级差别。同时,"都1"和"都2"根据语义解释规则的不同又各分出两个小类:"都1a"、"都1b"和"都2a"、"都2b"。"都1a"和"都2a"适用于左向量化的P1规则,无排他性,"都1b"和"都2b"适用于右向量化的P2规则,有排他性。修订后的规则能够解释更多的例句,并且更加符合人们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连V都/也VP”构式是汉语连字句的一个小类,V表示动词,VP表示动词短语,后件VP重现前面动词V。在表达上,肯定形式只占少数,而否定形式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进一步对其否定形式进行解读,共有“不VP”“没(没有) VP”“V不C”和其他格式四大类。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新教材在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新增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节,它是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逻辑基础,为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名正言顺地步入高考提供了依据.因考而教,因考而研,这是一线教师一直的工作质态.因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成为近几年数学高考的热点,笔者也用当下流行的3个字:接地气,探析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教、学、考这3个方面的接地气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古汉语中新兴副词“都”的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总括主语全体,又可表示某种性质遍及事物全部或动作发展全面周到,还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次数或事物数量的统计;副词“都”语义指向宽泛,既可指向主语、谓语和宾语,还可指向兼语、状语;另外,副词“都”与所指对象间的位置也很灵活。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副词“都”在中古汉语中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10.
肖双荣 《娄底师专学报》2005,(6):98-101,104
副词“都”的全称量项义与隐含差比义明显不同,在焦点化能力、语义指向和方言等值词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韵律信息影响着副词在句中的解读。在有“都”的句子中,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如果重音在主语上,“都”有甚至之意;如果重音在“都”上,“都”表示总括之意。这种说法依赖于语感,缺少实验的验证。本文以实验研究的方式研究了汉语母语者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解读带有不同重音的“都”字句的情况。研究显示,二语者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情况同母语者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对目前强调语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烧陶工艺的发明和古文字的产生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透过几个与陶器有关的汉字的基本构件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古汉字形体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由此可见,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陶器是文明的指数"上,为中华文明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其丰富的创造中,陶器称得上是最值得称道的发明。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具有共性。结构歧义是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从而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4.
系统考察先秦古文字材料里"两"的用法,发现"两"字的历时演变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者们关注的中心是存现句的范围和分类,近些年许多学者,尤其是海外学者开始用生成语法的框架讨论存现句,对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过程作了很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图G的排斥(整)和数ε(G)(ξ(G))是使得G∪nK1是排斥(整)和图的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证明了任何图的排斥和数与排斥整和数都相等;图Cn×K2称为棱柱.将棱柱上下底面的边Cn(称为缘边)进行一次剖分,形成的网称为残柱体.并证明了残柱体的排斥和数等于4.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偏序集L上的一个新关系〉,对任意完备格L引入了标准极大集的概念.当L为完全分配格时,利用L上的关系〉(way below关系〈〈)给出了标准极大(小)集的一个刻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句子的功能类型、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所使用的语体等因素对句子的规约性时制义具有制约作用。词汇手段在语法上表现的时制信息并不是其词汇义所对应的具体时间信息,而是由其具体词汇义所承载的抽象时制信息。ST是汉语句子构建绝对时制义的最终参照点,RT和ET总是位于ST的同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的语环境中的韩国留学生与中国中学生中文阅读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阅读中文时,两国学生最常用的是推测策略和语境策略,最不常用的是母语策略和互动策略。在阅读观念上差异不显著,在管理策略和母语、预览和略读等阅读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极其显著。韩国学生更多地使用语境和标记策略,中国学生更多地使用选材、母语、略读、预览和推测策略。(2)韩国学生的预览策略对其学习成绩具有预测力,而文本观念和互动策略对其学习成绩具有轻微的负预测力。对中国学生来说,推测策略对其学习成绩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