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简要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并就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大力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实施灵活的汇率政策 ;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加入 WTO以来 ,国内企业为适应入世后的挑战 ,纷纷进行产业调整 ,对资金需求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宏观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形势 ,但该政策在微观传导中却面临着极大的阻力。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微观传导的阻力 ,既有因为入世而产生的时代特征 ,又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所赋予的自身特点。应由中央银行宏观调节和各个金融主体微观协调两个方面共同疏导 ,才能有效的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给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定义和核心特征,然后通过和理论上的“最优货币政策制度”、货币政策历史经验、美国货币政策制度的对比,从多方面考察了这种制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不足。这种比较分析能增进我们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认识,以更好地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点 ,我国目前应选择适度宽松的政策组合模式调整两政策的操作重点 ,加强两者在供需两方面的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所实施的理论依据--泰勒规则的基础上,对当今美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实施及其操作特点做了全面考察和总结,并简单探讨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框架下,政策制定者是否只应关注国内变量而避免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行任何方式的干预呢?利用6个明确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开放经济国家的信息资料,通过对汇率的非均衡是否会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系统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后发现,虽然各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普遍来说,这些开放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会专门针对汇率变动进行系统的反应调整.换句话说,利率规则中似乎不需要把汇率作为一个单独的变量予以考虑.但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作为信息变量,汇率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货币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方面着手,对中美货币政策进行了宏观比较,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明显不足,从而提出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外汇储备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内在的逻辑联系;外汇储备变动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进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希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我国的实际状况,逐步地把利率调整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深入,建立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国民经济复苏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逐步演变为利率,基于本国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一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2.
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要逐渐淡出?“淡出”后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方面会产生哪些“多米诺”效应?本课题着重研究并回答了与此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出”对我国经济的间接与直接影响问题;二是近期乃至“十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及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内生性程度增强,从而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趋于弱化,此外,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制度弊端,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伦理观也是制约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条件,不仅来源于货币领域,而且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相关环节,通货紧缩时期,不是资本不足,而且滞留在为生产过程和银行领域的资本数量太大,货币政策是为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有效的投资扩张只能来自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流通手段。  相似文献   

14.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从1998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阻梗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在分析诸多阻碍因素的基础上,对完善货币政策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中,利率传导是决定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经济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利率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兼顾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的结果,利率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运作,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作用的效果。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改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看中国的宏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投资过热,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管理力度,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作用,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改制,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措施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