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本人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珍珠鸟》一课,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指导读书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从读对、  相似文献   

2.
周乐 《辽宁教育》2013,(2):94-96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阐述小说的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显然,解读一篇小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  相似文献   

3.
信赖——一个美丽、温馨、诱人的字眼!它是眼角的爱波、心灵的默契、耳旁的叮咛。感受信赖是幸福的,诠释信赖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和清华附小的孩子们,用80分钟的诗意经营,把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演绎成了一幅浓淡相宜、色彩斑斓、情趣盎然的美丽画卷。或浓笔勾勒、或淡墨渲染,似信手拈来、如心师造化,让人美不胜收、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赏析、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那么,阅读课到底该教些什么呢?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老师薛法根在江苏省观摩课活动中执教的《卧薪尝胆》一课。由于课文讲述的故事距今约2500年,学生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因此,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本时就有一定的难度。薛老师在上课时,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而是引导学生先简明扼要地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看似无意”  相似文献   

7.
2.于平静处掀波澜——深刻的学生思维锤炼 目前,较多语文老师对课堂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如何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提高每一个学生课堂思维的有效度,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薛老师在《桃花心木》一课中,做了最好的诠释。薛老师精读文本,于文本的平静处掀起波澜.采取辩论的方法,让学生不断驳倒教师的观点,道理越辩越明,结论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8.
卑孝民 《学周刊C版》2011,(9):161-161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学生开阔的思路而欢欣,更为我们的教学前景无限而雀跃。 一、案例背景 《几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总有如沐春风之感。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质朴悠远的境界。这里,我们以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为例,谈谈他课堂教学和谐、智慧、圆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简述) 课始.窦老师以白居易的《鸟》等诗“引入人与鸟的话题”.让学生抓住本.体会珍珠鸟的特点。学生对“小”,“小家伙”等词语进行玩味,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接着,窦老师从珍珠鸟由“胆小到胆大”的原因置疑,引导学生理解“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学生通过对“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等一系列句子的反复诵读和鉴赏评价.体会到“我”为赢得信赖的主观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第八次》是苏教版国标本中的一篇课文,记叙的是苏格兰遭受到外国的侵略,苏格兰王子布鲁斯率领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但是失败了七次。正在丧失信心之时,布鲁斯王子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失败了再进行。他得到启发,重拾信心,号召人民进行反抗。最后,终于成功了,把侵略军赶出了苏格兰。这样一篇历史性的文章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理解为“不停地努力,就会成功。”在教学中,确实有难度。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另辟蹊径,就从学生的学习困难时那“信心”作为突破口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延瑞 《小学语文》2012,(1):73-75
一些著名作家,不仅用如椽巨笔描绘社会,反映人生,有时也一改须眉男子之风,以细针密线绣出钟灵毓秀的短章小品。冯骥才的《珍珠鸟》即属于这类灵秀之作。它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不仅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而且似乎令人感悟到大至宇宙、小至人间,一切美之所在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进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人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冯骥才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它扎根民间,来自乡土,所以泥土清香馥郁,生活气息扑鼻。像《珍珠鸟》,仿佛就是冯先生用灵动的音符谱就的音乐,曼妙无比,令人流连,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然而,对于在城市里长大、才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要读懂该作并与之产生共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在观摩完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黄平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之后,那份担忧便纯属多余了——这堂课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教育?""如何进行教育?"这些原本简单的问题,在各种纷繁的理念、思想冲击下,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困扰着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以至于我们眼前迷糊一片,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偶有一天看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哪吒闹海》一课的课堂实录后,犹如一阵春风吹得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们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相似文献   

17.
汤玲 《云南教育》2005,(3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索溪峪的“野”》是一篇优美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野”,即课文所写的绮丽景观纯系天造地设,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不带人间烟火味,这才让人感到“野”性十足,美得动人,趣在其中,激发了人们的潜在之情。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9.
新《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学应让学生加强审美情感的体验。但决不应是死板的、令人生厌的说教和灌输,而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渗透了感情的创造,一种交织知、意、情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特级教师朱瑛执教这一课时的字词处理,给我启发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