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两者的小说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等方面存有显豁的不同。本文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探寻中,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到灯塔去》是一部在创作技巧上别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作通过频繁转换第三人称的有限叙事视角,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自由间接引语,真实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了小说主题。本从学体学的角度,着重探讨该书的叙事视角与话语模式,揭示伍尔夫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及其对英国小说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内心联想的主观顺序揭露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而没有作者施加的评论。而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控制意识流节奏的主要技巧。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中运用的主要意识流手法:自由联想。通过小说中实例的分析,展示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特征,深化了小说失落衰败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及物性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词汇语法层切入语篇语义层的重要工具,对语篇经验意义理解和解读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意识流语篇《到灯塔去》中的微型语篇为语料,分析了其中心理描写语篇、心理对话语篇和场景描写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给出了意识流语篇及物性分布的特点,阐释了及物性选择的理据。文章认为:意识流语篇的及物性选择在表达人物心理真实和传达深刻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宋朝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104-107
《从早到晚》是汤吉夫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因使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使得主题比较含混复杂,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从小说的表层结构、人物的内隐世界和苍蝇的象征意味出发,分别发掘小说所要传达的乃是一个女人的寡居体验、童年创伤对人生的影响和苍蝇是主人公情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短篇小说《公爵夫人与珠宝商》是一篇集现实主义小说精华和现代主义小说活力于一身的优秀作品.本文就作品中主要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叙述与回忆穿插等加以分析,以展示沃尔夫意识流小说技巧在成功地揭示人物纷繁复杂的深层意识和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方面所具备的独特风格,从而表现意识流小说的现代派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意识流小说中,语言符号以多种变异形式服务全文情境和人物情感。文章基于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分析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和语域变异四种语言变异形式在小说中的功能与作用。语言变异现象在《尤利西斯》中不仅极具表意功能,也能有效地刻画和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作 品中伍尔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意识流技巧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文本 中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也谈意识流     
近几年来,我国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用意识流表现手法的作品,同时,文艺批评中在如何借鉴国外意识流的问题上,也颇有争议。笔者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它的特征、理论来源及其发展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本文就从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些看法。一、作为表现方法的意识流意识流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主要体现在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创作上。一般认为,西方意识流小说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而流行于三、四十年代。这种小说反映生活的方法,重点集中在人物的意  相似文献   

11.
本从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入手,透视了意识流小说以内心独白为特征的艺术效果;从修辞技巧,形式,及诗歌的审美原则等几个角度论证了意识流小说的叙述形式具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并且体现出强烈的仿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小说以其繁复的思想内容,腾挪变换的艺术风格和别出心裁的语言表达在当代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来为学者关注。论文在东方意识流等传统分析理路的基础上,立足于语篇语言学和互文性理论等新的分析论域,探析王蒙经典小说文本隐性的语言风格特征——细腻雅致,并借此探讨语篇语言学及互文性理论分析文本的可实践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越华 《文教资料》2012,(20):17-19
从叙事学角度看,王蒙和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展示众多人物的各自心理,形成多声部复调的艺术世界;采用心理时间结构文本,文本叙述时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采用了自由联想、梦境、感觉印象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不同的是,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根植于伯格森的非理性哲学,表现人物复杂的意识、无意识心理活动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是记忆的断简残篇;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根植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融入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意境,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在心灵世界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喧哗与骚动》一直被文学评论界推崇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典范,这主要归因于作者对艺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的精湛意识流技巧。全书四个部分分别由康氏家族四个人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作者依据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意识流等表现手法,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应用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5.
<正>意识流原是心理学术语,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意识流小说的特点: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  相似文献   

16.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尤利西斯》的分析,认为隐喻在意识流小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灌输人物意志、传达写作意图、达成语篇连贯和引发读者思考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功能文体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语篇受制于情景语境。因而对于新闻语篇文体特征的研究要从情景语境的角度出发,区分前景化与非前景化的语言结构,系统讨论语法、词汇、语义和形式四方面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以其细致入微的叙述手法和独特的人物刻画而傲立现代主义文坛,而它结构安排上的“随物赋形、寓形于物”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其美学意义。以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意识流小说在文理结构、“重要的瞬间”、象征性意象和音乐相似性方面的审美特性,从结构美学的角度验证了伍尔夫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琳 《海外英语》2012,(3):180-181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达罗卫夫人》一经问世便受到世界的瞩目。该文致力于对《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做出全方位的解析。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意识流的发展历史,后半部分从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诗歌化三个方面展现该小说中意识流的风格和特征。结尾总结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以个性化的语言为载体,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试验与创作的同时为现代主义小说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