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听说《在路上》很久了,喜欢它的名字,买到后,才知道是凯鲁亚克之作。看来是书以名贵、人以书贵了。近来心浮气躁,做什么都难有劲头,日子在虚而不实中匆匆流走,一场梦般醒来,已是六月,农家正张罗着在地里忙收获,我却两手空空,我是垮掉的一个人了。如此心境,读《在路上》,一样毛糙,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遇上凯鲁亚克之类不讲究曲折有致的情节语言又过于简练浓缩的作品,于我极不适应,读着,犹如吞咽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我终  相似文献   

2.
宁珊 《文教资料》2009,(8):14-15
梁遇春短暂的生命在中国现代散文上留下了韶华的一笔。梁遇春的散文受到了英国散文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散文大师兰姆的影响,但他的散文里又透露着他独有的灵性和智慧性。他通过自己的眼睛在人生的路上清楚地看着人生,并且用随意的文字、不受拘格的体裁发抒他的人生感受。本文以梁遇春的代表作之一,散文《途中》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在美国乃至西方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一个流派.《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文章以“禅”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独特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层层剖析,得出“垮掉一代,从未垮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读了《书呆子》一文,我深有感触。小作者的爸爸是个书呆子。为了看书,他经常废寝忘  相似文献   

5.
<正>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六十五岁的哈罗德·弗莱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国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早晨,一封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打破了这份宁静。奎妮患了癌症,写信来告别。而在回信寄出的途中,哈罗德开始决  相似文献   

6.
墨,一滴。是千万年的沉淀,还是亿万年的深情?纸,铺陈。是岁月的呼唤,还是生死轮回之后一分一寸的苏醒?一点,一滴。墨与纸相逢,相恋,相厮磨。瞬间,山河,大地,人间沧桑,静静复苏。读蒋勋的文字,读到这种墨与纸相融合的最高境界。似乎,他手上的每一滴墨,与每一张纸相遇之后,都成了这世间种种可知与不可知的欢喜、悲哀、伤痛与感谢。你会如信徒一样虔诚,静静地坐在他的文字里,和他一起观看世间万物,观看一些远比忧愁和喜悦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于谦的诗《观书》,顿觉耳目一新,深感受益非浅。联想到一旦大地回春,有不少人骚动不已,出外游玩,甚至于踏破铁鞋为寻春,荒废学业也不惜的现象,不禁复又吟哦起《观书》来:“书卷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作家蒋勋是风靡海峡两岸的集美学家、小说家、诗人、画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学者,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从容和自适,更在于他深谙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蒋勋《品味四讲》,首次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让读者在享受孤独与体悟生活后,找到自己独特的品味,从美中获得情感与力量。"美"这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  相似文献   

9.
10.
【大师小传】杰克·凯鲁亚克,美国现代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早年他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作品有自传性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其中《在路上》已成为20世纪不折不扣的文学经典。【分享经典】读书人语:《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的合集,收集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旅行。作为以自述为主要风格的作家,凯鲁亚克在记述了早年的行迹——遍及从南部到东部海岸、西部海岸、遥远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11.
去年教师节,教育部向全国教师推出了一套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这是一套非常耐读的书,其中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值得广大教师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革命家、思想家、学问家的章太炎先生,他的论著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和表述上的古奥.这种特点在<訄书>中表现得尤为显著、集中,可谓淋漓尽致.一般读者接触<訄书>时往往望而生畏、望而却步.首先会被书名吓倒,笔者也不例外.这古奥的"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虽然章氏三言两语的<叙>是理解书名涵义的最好注解,但要读懂它却谈何容易!现在徐复先生的<訄书详注>出版了,为"深入深出"的章著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详尽注解(顺便说一句,目前不乏"浅入深出"的论著,热衷于急功近利而故作深奥,读起来最为痛苦).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张嘉骅是一位怪怪的叔叔,怪叔叔的童话的第一大妙处,就是总能让你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在怪怪的童话里,加入了许多戏仿、谐音、双关语之类的东西,故事的讲法十分突兀、夸张,人物常常被极端地变形,这样常常会产生令人爆笑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骈文起源于汉魏。由于社会的动乱,老庄思想的流行以及对唯美文学的提倡,这种追求形式华美、讲究词藻堆砌的文体,在南北朝时形成了畸形繁荣的局面。骈文大多内容空虚贫乏,带有形式主义的倾向,但也有少数作家,由于在不同程度上摆脱了宫庭生活的束缚和浮艳文风的影响,用骈体写出了一些风格清新简淡,文笔秀丽流畅的好作品。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就是历来传诵的写景名篇。  相似文献   

16.
枕边有本常读的书,是十几年前买来的,朴实的封面一如书的名字,更如书里所写的人.书中选了218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对,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感悟母爱全集>. 书中的故事全是写母亲的.共分五个篇章,每个篇章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解读了那个天下最爱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同学会觉得,现在的生活,"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里,家里到学校,几乎没有"波澜起伏"的生活经历,怎么会有"曲折动人"的文章呢?其实,真正的一个作家,应该擅长把握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风景与细微的事物。比如路边杂货店里摇着蒲扇的老人,小巷拐角处一丛盛开的蔷薇,清晨包子铺里白色的烟雾,雨天斑马线上流动的人群……写作,不是让材料来寻找你,而是你去发现材料。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在学校和家里的一路上,就有无限的  相似文献   

18.
付琦 《培训与研究》2010,(11):13-15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雅克的杰作《在路上》和中国作家苏童的短篇小说《一个朋友在路上》都讲述了一群有身份危机的年轻人在路上探求自己身份的故事。他们抵制主流文化,转向边缘文化寻求救赎。比较解读这两部作品说明现代人的身份危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们要通过正视现实,而不是逃避,来寻求自我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1994年6月,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赵生群的学术论集《太史公书研究》.论集围绕一个专题,集中探讨《史记》的文献问题,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力.单篇论文容易制作,而对一个大课题作深入研究,写出系列论文就不容易了.赵生群同志不仅写出  相似文献   

20.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