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表述现状"我觉得《泼墨仙人图》用的墨很黑,而且他是个啤酒肚。""我不喜欢《蒙娜丽莎》,她不好看,有点胖。""维纳斯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幅画颜色有点亮。那幅画颜色有点暗。""我喜欢这幅作品,因为它是中国画。""红色的对比色是黑色。白色的对比色也是黑色。""这幅画线很乱。"您相信这是一个高中学生的美术评价语言吗?没有专业的美术词汇,陈述评价很稚嫩  相似文献   

2.
种地的理想     
"当一个农民!"他不无自豪的回答,戏言?气话?还是故作惊人之语?我有点始料不及。同学们也大多投来异样的目光,漠然,惊诧,鄙夷,还有随声叫好的。教授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我提出"你的理想是什么",竟然得到这样的回答,多少有点诧异。这个"异端"的回答,让场面一时混乱,等平静下来时,心里总是有些别扭。而更多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理想,这又让我有点气恼。  相似文献   

3.
《张衡传》中说张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这个“从容淡静”高二语文课本无注,《古代散文选》(上册)也无注。但省编《教学参考资料》有一个不注之注的译文:“他素常举止从容不迫、性情淡泊恬静,不喜欢同庸俗的人往来。”按照译文理解,“从容”就是“从容不迫”,“淡静”就是“淡泊恬静”。如果这样理解,就会产生疑问:“从容不迫”和“不好交接俗人”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淡泊恬静”又该怎样理解?“从容”的含义,一般来说,是表示舒缓的样子,也就是“从容不迫”的意思。但由此也产生一些引申义。有些引申义如指时间或经济的宽裕等等,和“从容淡静”的“从容”又对不上号,这就应该另有其他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4.
说『从容』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后,忘怀个人得失,安心务农,亲自参加劳动.虽"家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安乐自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这种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要从容啊     
<正>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文革"时,我和表叔沈从文很久没见面。有一天,我们吃着各自的饭,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装作没看到我,我们擦肩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  相似文献   

6.
从容     
从容,就是镇定,沉着,不慌不忙.它有两层含义:举止行动舒缓,可谓从容;时间宽裕也是一种从容.这两种从容是可以看见并容易感受到的,其实在我看来,从容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安之若素、稳如泰山的心理素质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与苏霍姆林斯基"相识",是在20年前,那时的我是个师范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学校阅览室把《给教师的建议》通读了一遍,有点感想但不知如何表达,有所触动又仿佛只是蜻蜒点水.  相似文献   

8.
杨时被誉为"程氏正宗""南渡洛学大宗""闽学鼻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一辈子尊师重道、爱国惠民,他亲自创办东林书院,大力推广理学。那么,作为一位教育家,其思想来自哪里?笔者立足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从士大夫精神的角度来分析对其产生的影响,挖掘其"志学""质疑""志用"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用书》在分析《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形象时所用的"险境""大无畏精神""悲壮的英雄主义"等三个概念有待商榷.小女孩所处的不是"险境"而是"绝境",其主要形象不是"大无畏精神"而是在"绝境"中"平和心态的构建"与负重前行的"坚忍",整个故事带着浓郁的"悲悯"色彩,而非"悲壮".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可见,校长一职对一所学校起到的作用之重要。一名好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位熟谙"松静匀乐"之道的从容校长。这样的校长,在生活中可以"静观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在工作中可以"虚怀若谷,把酒临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唯有此种从容,才能担当德高身正、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引领一所学校谱写和谐与宽容,厚德与至善的传奇。那么,如何成为一位从容的校长呢?  相似文献   

11.
郝从容是吕梁市汾阳中学的高级教师,是一名法学硕士。她先后荣获"吕梁市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青年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山西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山西省说课一等奖、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她的教学方式和师德品行,深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投身"扶贫帮教",事业在小山村里起航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唯有热爱才  相似文献   

12.
<正>《鸿门宴》这一文本充满着异样。与惯有形象相比,教材中《鸿门宴》里的项羽,愚憨、木讷、渺小。刘邦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就能让他发出"籍何以至此"的无奈之语,收回杀意?整个鸿门宴上,项羽除了"诺",便是"未有以应""默然",少有言语。这是真实的项羽吗?从《项羽本纪》中走出的项羽,司马迁着于其身的笔墨不比刘邦,甚而不及刘邦的"参乘"樊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本专题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模块的第二专题,主题为"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主题来选文组元,每个模块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专题。本专题重点指向"人与自我"的关系,从求学问道的意义到自我修养的途径阐述了修身立德、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重要性,"立人",打下"精神的底子",是本专题内涵的核心。这堂课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通过学习,你还是  相似文献   

14.
从容人生     
<正>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有一种十分从容的书写法。书写者年年冬至前用双钩法制之,头九第一天开始用朱红填上,不急不倦,每日一笔,句成而九九八十一日尽,笔成春意满庭。《帝京景物略》云:"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有特点相似的这样三组关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它们一直在困扰着广大师生。从哲学角度来看,"三组关系"究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呢?本文仅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为例,力图  相似文献   

16.
从容     
面对万丈深渊,瀑布前赴后继飞流直下,蔚成九天银河,这是从容;一任朔风怒吼,冰雪压枝,苍松岿然挺立,这是从容;狂风挟着巨浪一次次扑来,礁崖总是昂头面向海洋,这也是从容.  相似文献   

17.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行了深入考察,极力赞美"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推举生命的"动静结合"之"美",推崇"保合太和"之生态审美域。运用现代生态美学理论,对其"重生"美学精神以及"生""生生"等概念作一阐释,揭示其生态美学意义,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中,民刊《今天》曾被认为是"异端""非法"甚至是"叛军",而北岛与芒克作为《今天》中重要的人物,在这本刊物的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今天》成立之前的"定调",还是在《今天》创刊运行中的"调音",甚至到90年代海外复刊《今天》后的"坚守与延续",北岛和芒克与《今天》之间复杂的关系就成为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7):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他著名的《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赞叹,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布鲁塞尔大学的里维埃教授称罗马法是"世界共同的法律""世界性的模范法"。许多中学教师在教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时会引用史学界"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的说法,并向学生强调罗马的"宏伟"是源于它体系宏大而缜密的法律。显然,罗马法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取代的。在教学中,我们虽然都清楚罗马法意义重大,但这重大的意义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出来?课标中"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要求究竟如何达成?中学教师对此往往很难把握。至于超越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