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情感问题,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但它与日常情感、理智情感、道德情感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的具体特性、超越性、丰富性、自由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人格与审美     
郭粉宁 《文教资料》2011,(15):110-111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不是来自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而是来自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审关活动可以使人格提升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顾准 《文教资料》2012,(22):87-89
审美是一种移情,它体现为人之为人的精神愉悦的或是灵魂净化的,可能达到思想的启悟,体现为灵魂的终极关怀。正由于无功利无厉害,没有实际目的,拒绝物欲,审美才是精神的高蹈,然而审美的"无功利",却是以"有功利"为历史与心理前导的。原古巫术的目的与功利意识,为原始审美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实际功用形式和原始文化态度,为原始审美意识发展提供土壤;审美和日常生活联系,呈现由功利向非功利的过度和转化。审美在功利性转化为非功利性的过程感受精神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5.
"地球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美好,但同时也带来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的精神境界的审美已成为焦点,大学生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他们的人格危机更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以一个独特的历史人物嵇康为契合点,联系大学生,构建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6.
戴巧平 《文教资料》2009,(27):94-96
未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将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审美性校园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审美主体以具有审美人格为其本质特征.在校园文化实践中,校园审美人格,是校园文化的审美人格化,当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实现了审美性特征,内层文化又达至美的境界,校园文化也就具有了审美人格的意义.审美人格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有共通性,即它们都以审美性为特征,追求审美境界.这决定了要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美的内涵,必须通过审美人格的构建,在校园文化实践中使校园文化主体人格审美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医学院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采用16PF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各项人格特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医学生在恃强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但在兴奋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阳泽  阳略 《四川教育》2007,(11):14-15
审美人格是指人们在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只有形成对美稳定的倾向和敏感,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审美人格才告形成。审美人格既代表一种很高的生存境界,人们以美为伴,诗意地栖居;又具有很强的心理功能,它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也是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原动力。班主任的审美人格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既是班主任生存境界的象征,又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格的发展走向,迄今为止,人们提得较多的还是健康人格。一般认为,健康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完整且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笔者认为,健康人格是对所有人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能定位在这种层面。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人格发展应当有更高的境界。这是因为,人格建构的目标既需要有现实性,又需要有理想性。没有理想性,对人格建构就没有激励作用;没有现实性,则丧失其实际价值。审美人格符合这两条要求或标准,它是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林剑 《文教资料》2008,(14):190-19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艺术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近年来对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出现过头的现象,甚至在国家时高等学校的教育大纲中也是对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强调尤加,造成了事实上对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的严重忽视.本人以为,艺术审美教育与非审美教育均衡发展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编辑观点】美是人性的深刻体现,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正如没有阳光万物将无法生长一样,没有美,人的精神生活就会是一片荒芜,而学生对美好情操的推崇和美好情感的养成首先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因此,建构班主任的教育审美人格是事业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具有照亮、指引职业生活的崇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屈原悲剧人格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屈原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分析屈原的个性特征,从而探讨了屈原悲剧人格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探究其展示出的审美人格的内涵以及培养途径等,并进一步探讨了审美人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审美人格是指人们在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只有形成对美稳定的倾向和敏感,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审美人格才告形成。审美人格既代表一种很高的生存境界,人们以美为伴,诗意地栖居;又具有很强的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既有其心理基础,也有外部原因,学校审美教育薄弱是其重要原因。根据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遵循美育的四大特征,实施审美情感教育,审美形象教育,审美愉悦教育和审美自由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缺陷的矫正和中学生的人格美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化的时代,运用人格的这一视角既肯定榜样雷锋具有的超越性、先进性和利他性的德性人格特征,又尝试挖掘雷锋所内含的层次性、大众性与创造性的审美人格特征,进而得出榜样教育只有以人格教育为中心,使同学们切身感受更加真实、更加可亲的榜样,才能彰显德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我的老师》中魏巍对蔡老师的爱戴、《最后一课》中小费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敬佩,既是学生对老师高尚人格、综合素养的崇拜,也是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感染、熏陶和长远影响。我国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人格"指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的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中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健康的审美人格呢?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极为深刻的美学根源,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防御要从根本入手,重视建构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全面提升其精神素质.其中,大学美育在构建大学生审美人格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人格,即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这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能力倾向、外形及生理等方面均有其不同于其他个体之处。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人格是处于缓慢变动中的,而作为学校班级中的主体——儿童的人格发展尚未定型,因而其变动就有着极为有利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