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道》2008,(12):18-19
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博士曾介绍说,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在学习绘画时所关注的评价方向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孩子画完后总是问:“像不像?”美国孩子画完后喜欢问:“好不好?”这种现象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最近阅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4年第4期第37~38页的一篇文章——《对苏人版〈思想品德〉一则寓言故事的探讨》。看完后,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父亲让孩子餐前祈祷,5岁的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上帝长得和我们一样?他也有嘴巴,也会吃饭吗?父亲觉得应当回答"是"。孩子又问:既然吃饭,他一定也吃到肚子里去了,也就是说他有肠子,对吗?父亲想了想,也说"有的"。孩子接着问:既然有肠子,那就不可能没有屁眼,对吗?父亲很惶恐,但也承认"上帝有屁眼"。孩子说:我懂了,上帝和我们一样,也会拉屎,也会放屁。一个5岁孩子很容易便推论出"上帝和我们一样"!奇怪的是,成人却不敢这样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5.
以自己为镜     
有一个孩子,成天贪玩。他的父亲很忧虑地对他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努力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这孩子不以为然地说:“你瞧瞧我的伙伴扪,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直到他16岁的某一天,他父亲做工回来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  相似文献   

6.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如今,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法国里昂大学的博凯博士和他8岁的儿子一起散步。他们来到河边,打起了水漂。儿子问:"爸爸,怎样打水漂,可以漂得更远呢?"像其他父亲经常回答孩子问题的方式一样,博凯说:"瞧,像我这样扔。"他把自己小时候就精通的游戏技巧亲自演示给儿子看。望着石子在河面上激起的朵朵涟漪,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的美国,家庭中父母都在孩子身旁的情况正日益减少。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父亲不住在家中,而孩子们与父亲交往的增加,也会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并且较少发生行为方面的问题。据该研究小组的布莱克博士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的影响可以使孩子们较少发生各种问题。”布莱克和她的同事对175名三岁的黑人美国儿童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大多数都靠领取社会救济为生,其中有73%的这些孩子的母亲说,孩子的亲生父亲至少一个月来看一次孩子。研究人员还观察了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亲一起玩闹嬉笑…  相似文献   

9.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看到一些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气愤异常。静心想想,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家里,孩子正在错误百出的做游戏,父母坦然地作壁上观,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究竟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呢?17世纪的英国诗人乔治·贝格尔曾说:1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曾忧虑地说:中国是一个父教缺位的国家,甚至有小孩子质问‘要个爸爸有啥用'?这实质上是家庭教育的隐患。由中国调查网组织的父亲和孩子关系的调查中,612位参与调查的父亲中,约三分之一不了解孩子,也从不陪孩子出去玩,这说明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父亲和孩子之间越来越疏远。父亲,是家庭教育中的短板,只有补上这一块,您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12.
曾听过说这样一个故事:娇气的儿子不愿意吃饭,聪明的父亲将一个椰壳剖开,制成碗,盛饭,结果儿子吃得有滋有味。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同样一件事,用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式去做,效果会事半功倍。孩子对事物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发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找来三个老师,对他们说:"从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来看,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由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个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  相似文献   

14.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看到一些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气愤异常。静心想想,食人问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家里,孩子正在错误百出的做游戏,父母坦然地作壁上观,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这么快就告诉他们,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在人生旅途中,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不都是在无数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吗?成年人尚且会常犯错误,何况是末成年的孩子昵!学生犯错误虽不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5.
据《父爱需求》的作者,KylePruitt博士所说,父亲是美国孩子尚未利用的最大的自然资源。“家庭中每诞生一个男孩或女孩,他们都有一种潜在的需求,那就父爱。如果缺乏父爱,会让他们迷茫和失望。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也能让孩子成长;但是一种好的父子或是父女关系会让孩子更健康的地成长。”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需要父爱的这种说法已经消声匿迹。我们已开始越来越少地向爱唠叨的母亲求助,越来越多地建造像拐杖一样的父亲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经常与父亲一起玩耍。父亲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把他们自己塑造成像拐…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喜欢这样说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黑孩子。奥巴马喜欢这样说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黑孩子。1961年夏天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父亲老奥巴马是一名在美国读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邓汉姆是来自  相似文献   

17.
薛涌 《成才之路》2009,(28):I0005-I0005
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但美国家长在支持孩子的教育方面,热情不下于中国家长。能支持多久,则要看家庭的能力。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即使是很富的家庭,家长在支持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菩提树,那么,亲爱的父亲,我要——父亲常说,只要你还没有成家,在我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很多年前,我一点都不懂这句话,现在,我也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也许,在父亲的眼里,我真的只是个孩子,一个从未长大的孩子。昨天一大早,父亲打电话来,说,湖北的天气冷了吧,你自己多注意些。我说,我长大了,知道该怎么照顾自己了。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沉默,突然之间,我不知道该和父亲说什么,似乎所有的话,经过自己的嘴巴说出口后,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良久父亲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那一刻我能感受到父亲语气中的那种放心,似乎在他的眼里…  相似文献   

19.
简单 《师道》2002,(10):36
1969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和他的助手们来到加州一所小学,说要在这里进行一项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从全校6个年级的教师中选出名教师让校长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被选出来的各年级中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从各年级中挑选了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我对你们还有一个要求,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的孩子一样,不能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6位老师…  相似文献   

20.
心理经营(la gestion mentale)理论由是法国大学教授德 加 加朗德里提出的。德 加 加朗德里生于1920年,文科博士,曾获哲学、动植物生理学学位证书,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他曾在巴黎大区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