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昭琼 《生活教育》2012,(23):61-6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是"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即教育",其涵义有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上个世纪创立的,但它对当前的高中语文仍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试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高中作文教育生活化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瑛 《教书育人》2013,(15):10-11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即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离开教育。生活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来源于生活并能改造生活,生活和教育共始终。"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生活教育的组织形式。即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整个社会生  相似文献   

3.
对幼儿来说,首要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应使儿童对教育感到亲切和温暖,并有人情味、轻松自然。陶行知的教育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相当彻底、相当完备的素质教育理论。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一些教育,用一些生活来教育。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教师研究的三种范式 1.理论思辩的研究范式 教育理论工作进行的研究大多是在书斋里进行的,追求的是理论的完整性,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思辩。这种研究常常缺乏现实关注,脱离教育生活世界,研究出来的教育理论并不能为教育的生活经验所确证,缺乏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改善和提高教育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创造性的、不断发展前进的理论,也是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方向指引,与生活相关联的教育活动对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必备的能力。六年级毕业季的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对学生将富有深  相似文献   

7.
张晓燕 《中国教师》2011,(22):24-28
教育是人类生活得以延续的必要活动。历代教育理论着重强调的是教育对生活的适应。不论是日常生活世界,胡塞尔先验主观的生活世界还是儿童的生活世界,都不能作为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应在适应生活的基础上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在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脱离生活的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坚持“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着力推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陶行知的民主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的解读,关系到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的解读,是"陶行知与现代化"这一课题不能回避的问题.剖析陶行知民主思想的实质内涵,应从他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入手,而不应从改良主义、教育救国论的政治定性入手.陶行知是温和的国民性决定论者.他的民主观是以进步的、进化的发展观为基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现代化方案的一部分,也是他的民主主义方法论的一部分.生活教育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上人"的"价值观"所造就的国民性不能适应民主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百”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1“.生活教育”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2“.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尊重个体,强调个体的主体性,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1]人本主义主张让学生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17.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历来的传统,但道德修养的提高不能仅靠理论教育来完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法、生活法、创造法,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一直倡导“生活即教育”.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倘若生活不能走进学生的课堂,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就成了一堆枯燥无味的理论,不但不能教育学生,使学生信服,也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与乐趣.过于追求理论,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机械式训练,在教学中存在严重弊端,它不仅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动机和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在本文中,笔者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出发,由根源上探讨如何让生活走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世界理论被教育研究者移植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流行的教育信条。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在逻辑上表现为命题陈述的模糊不清、命题推理的漏洞百出,而且在教育实践上表现为有效性的缺失,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却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面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所带来的理论困惑与现实中的教育危机,教育研究者需要划清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边界,重构教育生活,显现教育世界的真实图景,还原一个真实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发展并保持生机。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 ,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实事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