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杨 《东南传播》2011,(4):50-52
本文在对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首先,从本体论视域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借助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分析当前研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家形象与媒体形象、政府形象的差异,从而扩展研究视野。进而描述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下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需要借助一定平台加以展现,现代传媒无疑是展现国家形象最多也是最好的一个平台。本文以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将档案分析和网站内容分析相结合,主要检索了与主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资料,包括书籍和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中的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关网站(网站整体架构、BBS和新闻跟贴)的资料,分析了国内、国际主流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意图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以色列各种媒体中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中国以及中国民众在以色列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对外宣传和公关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6):34-38
国家形象的研究一直是政治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形象理论与媒介化社会中的影像出发,从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与社会心理认知的角度梳理了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流派和认知维度,并对中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国家形象进行分析,力求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及其理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妮 《今传媒》2017,25(10)
与新闻媒体传播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本文分析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软性影响,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官健英 《视听》2021,(2):156-158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掌握传播话语权,中国的主流媒体纷纷抓住机遇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本文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推文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大使馆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情况,发现大使馆所塑造的国家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国家主权坚定捍卫者、国际公平正义的忠实维护者和世界合作与发展的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8.
刘琛 《现代传播》2013,35(7):43-46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逐渐得到重视,并由此推动了相关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然而,本领域研究中专门针对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系统研究相对匮乏,难以适应近年来此类传播形式迅速发展的态势。此外,直接以亚洲国家为对象,且以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为目的的研究更处于空白。为此,本论文以2007年,马来西亚形象宣传片Truly Asia为代表性案例,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理论框架,从文化主题、文化意象和文化涵义等三个方面对片中展示的国家文化形象进行传播效果分析,并据此提出可供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化自信理论的几个重要维度为切口,结合国家形象建设工作,研究中华文化的海外出版发行策略.深入解读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相关的出版作品,在新时期构成海外传播矩阵的有效方式.进而在文字出版物、影像出版物、艺术出版物等领域,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相关因子在海外传播领域的有效构成,并在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出版传播渠道等维度对我国的外宣和海外出版机构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为大众传播研究带来很多的便利.它缩短了研究者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数据收集更为方便,为内容分析提供了新的材料.一些研究者已经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实验和调查,并且在一些定性分析中开始使用网络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s to demonstrate that advertisements and the types of media content related to consumption and/or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consumerist orientations among China's urban residents. Mor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how the acceptance of 2 newly emerged consumerist values-quality consumption and innovative consumption-is related to exposure to advertisements and media. By analyzing data from large-scale consumer surveys conducted in the 3 most economically advanced cities in China, this study finds that exposure to consumption-related and West-originated media contents and advertisements contributes to a more ready acceptance of the 2 consumerist values. Such exposure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advertising that are found to potentially mediate and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consumption- and market-related media content on consumerist value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公共档案馆与大众传媒的合作虽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合作效果仍然不理想.为寻求档案社会化传播的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媒介产业价值链的馆媒合作方式.在这种深度合作下,就档案馆如何选择最佳合作对象,如何有效参与媒介产业价值链作了深入分析,以此希望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4.
周雷 《情报资料工作》2021,42(1):105-112
[目的/意义]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基础设施既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又是开放科学环境下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本研究以德国国家文化遗产科研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NFDI4Culture为研究对象,从建设内容、核心问题、组织结构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NFDI4Culture项目以建设科研数据基础设施的方式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协同合作、标准统一,并且建立全数据生命周期生态系统的特点。本研究在结尾给予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进行相关工作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玮 《新闻大学》2006,(3):94-101
本文以2005、2006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为对象,分析了当前大众传媒话语和行动中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指出:这种倾向有双重意义,既是引领民主的先声,也是戕害民主的利器。这是文化民粹主义本身以及当前中国社会的多重因素造就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日传媒对中日关系报道的主要文化因素。作者们认为,中日传媒应超越日常经验和民族文化的自我想象,跨越各自的知识边界,以更开阔的视野扫描关涉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社会文化潜因和当代社会变迁,构筑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利益同心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旨在充实图书馆文化创意理论,为图书馆文化创意的实践提供方向。[方法/过程] 从空间、资源、服务的角度对图书馆文化创意工作的实践做梳理和归纳,提炼图书馆文化创意实施模式。[结果/结论] 对模式中的要素进行定义和说明,提出资源、服务及空间的一维角度、二维角度和三维角度的实施路径,并对图书馆文化创意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具有跨文化、跨种族交流的功能和使命.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国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制作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抗疫主题纪录片,全面、立体刻画了国家在“抗疫”过程中的诸多形象.本文试图以这类纪录片对媒介仪式的构建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家国共同体的建构与对身份认同的强化,以及在国际传播语境下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这类纪录片对内、对...  相似文献   

19.
人的媒介主体性与媒介的人性的辩证统一,即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构成了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问题。媒介人性研究试图从人的本质角度阐明媒介的本源,探寻媒介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从人的角度看,主要研究人如何在媒介中发挥主体性;从媒介的角度看,主要研究媒介中的人性。媒介是顺应人性、促发人性还是背离人性、灭绝人性,决定了媒介发展的趋向,这是媒介价值发展的基点,也是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价值和首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field of media economics has mushroomed recently, highligh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an expanding literature base, and wider interest among academicians.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main research paradigms, issues facing the field,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larger body of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I also argue that media economics has made at least 4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It (a) provides a means to understand media as economic institutions; (b) help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ontinual globalization of media industries; (c) provides a diverse alternative to mainstream mass media; and (d) offers an interdisciplinary focus to contemporary mass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