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大变化,而这场变化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并促进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另一重点则是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学身份,提倡教师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加速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怎样看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教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是传统的“教师中心”说,一是“学生中心”说。前者主张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跑,后者认为教师应该围着学生转。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究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教授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转变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变教法指导为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而学法指导则以“我怎样指导学生学”为中心;前者是以教师怎么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而后者是以学生怎样学为主导,教师怎样引导为主轴;前者大体上是“授之以鱼”,而后者则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4.
钱强 《考试周刊》2009,(12):56-5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后者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心灵对话”,昭示民主、平等,从“情”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一样.  相似文献   

5.
试论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三度”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于秀兰,李春玉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有些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也有些却受到学生的冷遇和嘲弄.前者的教育效果往往较好,后者的教育效果较差,这主要是教师自身因素影响所致。实践证明,各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有机结...  相似文献   

6.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的课才算好课?我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  相似文献   

7.
导学——学导式教学法由教师概讲→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精讲→学生演练五个环节形成教学的基本过程。导学——学导式与学导式相比,教学思想是一致的,都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导式,学在导前;导学——学导式,导在学前,学后再导。实际上,后者是将前者的第三个环节“精讲”变为第一个环节“概讲”和第三个环节“精讲”。后者的“概讲”,重在  相似文献   

8.
内容:学唱小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八课歌曲《小奶牛》歌谱。过程:第一步:用“柯达伊(音级倾向)手势法”唱音阶、构音程1.教师在五线谱高音谱表上标出一组音阶并在每个音下写出唱名:学生边学做手势边跟教师依次慢速唱上行、下行音阶。2.教师擦掉音阶下的唱名任指一个音让学生用“手势法”表示该音后,教师再唱出此音音高让学生学唱,然后教师再做柯达伊手势让学生依次在五线谱上给唱名找家(即标上其音高位置),并唱出其音高。3.构唱八度之内的音程:教师在钢琴上给出标准音la的音高让学生找任一音的音高位置。例:“la”下方第六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开展了广泛的讨论,争论点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和“三基”教学谁为主的问题上。由于指导思想不同,主次不同,在处理一系列具体问题时出现了显著差异。例如,评价一堂体育课的质量时,前者强调运动量是否适当,后者强调“三基”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前者强调教材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为依据,后者强调教材的系统性,以培养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为依据;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时,前者只考核几个运功项目的“达标”,后者主张全面考核,包括体育知识考试,部分运动项目的“达标”和技评,以及学习态度;在调配教师时,前者强调教师的工作态度,后者强调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还不少,看来,对体育教学任务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以求认识上的基本统一才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问题是知识结构的心脏,是教师教学的心脏,是学生学习的心脏。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过程,教学设计则指向于问题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有效设计。前者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临床诊断”,后者在于“开处方”。教学设计可归结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本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的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是教与学这两个方面不协调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可分为课内离教和课外离教。课内离教,主要指学生不专心听课,直接偏离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外离教,是指学生不认真实践课内教师所给予的知识,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两种“离教现象”是相互渗透着的。前者不及时限制,必然向后者转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两者之间能否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 在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这一问题上,“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前者片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和独立性;而后者则片面强调儿童的绝对中心地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这两种极端理论的缺陷逐渐暴  相似文献   

13.
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是要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前者是动机教育,是向科学高峰登攀的能源;后者是方法教育,是通向科学知识高峰的阶梯。学生“会学”主要是会思考懂方法。教学生“会学”,要重视激发兴趣。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精读、深思、实践中发现问  相似文献   

14.
某种学习方式能够被开发出来并在学校教育中流行,往往经历了长久的教育实践探索。这些基本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两类。前者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教学形态;后者强调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结论,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体验探索的欢乐。  相似文献   

15.
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课堂管理的类型大致分为民主型、权威型、放任型。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民主型管理和权威型管理各有优劣:前者体现的是内在权威,后者表现的是外在权威;前者偏“阴柔”,后者偏“刚硬”;前者可用于大众,后者只适用于个例。唯有灵活运用,才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三主”观点,是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来的。对农村复式教学来说,它更容易得到体现,获取优异效果。一任何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的“教”总是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学生的“学”要靠教师“指引”、“诱导”,从而发挥主体作用,由被支配地位转化为支配地位;同时,学生由被支配地位转化为支配地位的整个教学过程,又是一个训练过程,成为前者向后者转化的手段,从而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媒介,因此,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差异又使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可塑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逐步南“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前者是紧扣教材,根据教材的编排体例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把教完教材的内容作为全部的教学任务,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作必要的扩展和发挥;后者仅仅把教材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能紧扣教材却又不落其窠臼,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处理教材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鲁凌 《高教论坛》2004,(3):109-111,136
调查发现,专科英语专业学生学英语主要是因为“就业”、“喜欢英语”及“提高个人修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组与未通过组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差异,前者以融合型为主,动机类型及使用英语期望范围较宽,后者学习英语则主要是为了就业,具有非常强烈工具型倾向,前者对学习积极性及自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是手段还是目标?我的看法是,不是所有的“过程与方法”都能当作目标。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只是手段,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前者为后者服务。这个看法,从逻辑上讲是行得通的: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自然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学生实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也不是目标,学生应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这是总体培养目标,那么怎样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呢,即怎样对学生、对教师、对我们整个的教育进行评价呢?请看这么几个实例:例一: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