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选择性亲和关系进行了探讨,二者借助理性行动这个媒介作用于资本主义,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独在西方成为可能。部分学者对韦伯命题的唯心论和一元论倾向的质疑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通过对社会进步的非经济因素解析,形成了系统的韦伯理论.本文从"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两个角度阐述了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并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分析了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不仅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动摇和瓦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且,还摧毁了天主教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而以新教伦理取而代之。宗教改革的文化影响的结果大大超出了它本来的目标。特别是清教主义,其激发并引申出来的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衡量当时各种社会活动价值的尺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近代科学和近代哲学精神正是在新教伦理的推动和熏陶下产生和形成的,体现了新教伦理的基本精神。1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16世纪,与世俗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时兴起的,还有在宗…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帕森斯体系框架中,韦伯命题论证的是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起源之间关系。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革的时候,韦伯从研究禁欲新教和现代经济生活的联系着手,试图找到能够继续促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动力,即韦伯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的合理伦理和“因果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基督新教在第十九世纪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面临千古不曾有的巨变。西方国家挟着工业及科技革命带来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以压倒性的力量冲破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被我们长久以来称之为“文化侵略”的大量传播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思想著作的广泛出版,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期刊借西来的先进印刷方式而大量出版,那么,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师职业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忠 《高教探索》2008,(2):115-119
通过对著作中的"天职"观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及新教伦理观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关系的阐述,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实质;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才兼备"的教师职业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西欧近代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伦理,新教伦理衍生了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西欧社会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弥漫下,产生了资本主义并且获得空前的发展,文章针对此论点,阐述和论证韦伯的观点,并且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9.
新教伦理是一种管理伦理学的特定形态,马克斯.韦伯对它做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本文探索了新教伦理对欧洲大国崛起的三个方面,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读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发现,新教伦理及其所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即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近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力量,而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的形成,是新教伦理孕育的不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欧早期印刷业与人主义运动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在新学术运动和宗教虔诚复苏影响之下,许多印刷商除了谋取商业利润之外兼具复兴古典化,传布基督福音的学情怀;另一方面,人主义运动的传播,学术研究方式的变革,具有自觉意识的人主义学术集体的形成均渗透着印刷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theory of ‘weak humanism’ that says (1) secondary English classes should focus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and (2) English classes should deliver economic benefits indirectly, i.e. as knock-on effects of studying the personal and the 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are defined here as knowledge/skills students may use to improve their economic positions. This theory of weak humanism emerged as a popular idea among 140 professors of English education surveyed by the author and a colleague. Building out from previous analyses of the survey results, the present article reads weak humanism against a backdrop of shifting economic systems. Weak humanism is shown to take some of its current form in opposition to a regime of high-stakes standardised testing that integrates English education into a system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English teachers to resist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by taking a revolutionary humanist tack to the work of English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秘密和发生地。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以私有财产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资本和劳动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本质、客观和主观的现实关系,并在对象性的活动中完成共产主义的构想,从而将现实的经济学批判和理想的人道主义追求结合起来,为即将诞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回溯报刊发展的历史,从理论源流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到社会责任论中挖掘报刊公共性的内涵。此外公共领域理论也为报刊公共性在社会结构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归根结底,媒体公共性在资本主义报刊发展史中始终被作为民主制度中补偏救弊的重要一环,这也正是其合法性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尤其在其四大悲剧中,通过悲剧形象的塑造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的内涵,讴歌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新问题。在对历史哲学的反思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东西方社会形态差异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继封建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东西方社会形态的差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种差异在20世纪扩展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极对立,经济的全球化与这种两极对立并不相矛盾。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同中世纪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比,17世纪新教对科学显然发挥一种崭新的促进作用,这种新教伦理不仅在客观上培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使科学作为社会建制合法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学家献身忘我的科学精神;这种新教伦理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科学与宗教的分离,从此科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前进。  相似文献   

18.
靳辉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园地耕耘了整整半个世纪,其学术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出必须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指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抽象的人道主义不可同日而语;系统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信念坚定,坚守阵地是其最鲜明的特色。研究靳辉明的学术思想和个性特征,对我们有多方面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9.
欧洲19世纪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在社会地位和思想体系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作家,他们有民主主义的进步思想,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动摇了资产阶级统治永世长存的乐观主义。他们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赞扬。高尔基对于这些作家称之为资产阶级的"浪子",并肯定了他们的作品的价值。以高尔基的观点为出发点,从意识形态性质上进一步分析"浪子"身上的矛盾以及他们的作品的意义,有助于深刻理解"浪子"作家及其作品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