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国文的《改选》是百花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崔道怡发现,发表于时由李清泉主持编政的《人民文学》1957年7月革新特大号的头条。这是一篇在编辑部里就刮起了旋风的短篇小说,被认为内容尖新独特,最有分量,艺术上也相当出色。小说发表后,在反右斗争中遭到了严厉批判,被认为是恶毒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品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之获罪,被划成极右,强迫改造22年。1979年小说得到平反,与一批百花小说一起,被收入《重放的鲜花》得到出版。作者以归来的作家的身份复出,活跃在新时期文坛。在新的文学史观念中,《改选》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作品一道,被赋予了挑战文学规范的意义,更多地被看成因干预生活而坚持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百花文学在文学史地位重新确立之后,不断得到新的阐释,但作为批判现实最有分量的作品,《改选》所受到的关注还是不够。从1957年的政治批判所加给的罪名看,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应该触击到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部位,但是青年作者李国文的艺术思考究竟有哪些超前的地方,需要从作品中细心探询。为了进一步发掘百花文学的思想资源,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课,对《改选》进行了重读。下面是根据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入手,探讨语言和谐的外部条件。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做在和谐社会里使用和谐语言的人;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语言的共生互动;在语言与社会、民族的关系上,注重语言和谐在社会、民族进步中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为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和谐语言生长的土壤;在语言与语言的关系上,反对语言不平等,要求处理好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主张语言与语言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重读女性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身体写作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土壤上重要的蔚为壮观的文化事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论文选取了女性身体的视角。通过对男女身体的本质差异性、女性身体作为异己存在的历史记忆和女性身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颠覆性三方面问题的细致探讨,揭示出当下重读女性的身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女性身体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男性中心论,形成了三从、三纲、四德、七出等女性传统恐惧。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闺阁政治叙述,暴露了女性冲突族群既有对父权文化极其有限的政治反抗,更是男权诡计的被迫同谋。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是敢于面对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种种阴暗意识,揭示其复杂的文化与心理上的深层意识,从而坚持了作者女性性别书写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文章扼要回顾了“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以及理论界对谜的几种最具代表性的解说,指出这些解说尽管在不同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能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影响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作者认为要素禀赋理论作为一种纯粹的理论模型,是在对经济贸易现实进行高度抽象的基础上侧重研究各国间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状况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但二次大战后,由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优化以及各国间的技术水平和  相似文献   

6.
7.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普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词的原始意涵被逐渐抽空,从而变得越来越单薄和乏味。《马桥词典》是一部以语词为主角的小说,它的写作是对“普通化”过程的反动。该书通过对语词生成过程的追溯,揭示它们隐秘的出身,还原一再被剔除出去的感性内蕴,体现了回到语言未发音之前倾听存在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到了"历史"的蕴意,以"多声部"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了土改的复杂性。在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马加等人创作的反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文本,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小说中,出现了富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空间变化。论文试图以"空间"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这一时期的土改小说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9.
《青春之歌》作为一部带有异质性色彩的“红色经典”,其“经典”地位的确立主要得力于作者把主人公的精神和肉体完全纳入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虽然林道静的“成长”是框定在其时的主流意识话语之中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相反,林道静的肉体与政治的结合,倒使得她因此而失掉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应将“散文情感”这一概念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口号及创作进行情感批判,可见出这是中国散文家潜意识中由来已久的“恋大”心理的反映,是散文情感的“泛意识形态化”,散文创作观念要更新,散文家务必要自觉甄别和确定自己的情感定位和取向,抒发一种以现代意识为底色的“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