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万春 《新闻记者》2000,(3):49-51
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 的,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这种非常规的采访手段,主要运用于采访对象弄虚作假,或者批评性报道中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甚至对记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实践证明,这种隐性采访手段对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节目对此所做的尝试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正如人们常说舆论监督是柄“双刃剑”,隐性采访因为涉及到采访手段的非常性和对隐私与秘密的接触,实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省、市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开办了舆论监督栏目,这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是这类节目,尤其是批评性报道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受阻甚至被打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进行舆论监督节目的报道讲究什么策略?  相似文献   

3.
崔宏 《青年记者》2002,(6):36-37
所谓现场采访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直面采访的形式,直观地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现场报道。其主要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地通过现场采访反映报道主题,听觉、视觉双渠道传输,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成为目前电视宣传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4.
邹艳娟 《新闻窗》2007,(2):93-94
近年来,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报道往往针对的是矛盾比较集中的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记者要敢于直面矛盾,揭露矛盾,努力化解矛盾,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地方滋生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依靠党和政府、执法部门大胆地进行采访报道。但在具体的采访报道中,记者更要注意把握好原则和分寸、报道方法与技巧,并在开展批评性报道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那么,如何在采写批评性报道中做到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6.
专题报道是对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社会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和评述,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这种报道类似报纸的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是各大门户网站追踪报道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有源音响,包括记者现场、人物访谈和采访现场的各种音响等。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信息、表述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电视新闻同期声能够直接、客观、生动地记录新闻事件,反映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协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那么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写作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9.
熊伟 《编辑之友》2005,(6):65-66
一、客观报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通常人们对客观报道的理解是:要把新闻媒介作为一面中立的镜子去反映社会生活,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当代事件与争论的记录者与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工作起来应该具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反映和记录客观事实不能掺杂个人观点或偏见.新闻只是单纯的记录,个人意见必须与新闻明确分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中国足坛掀起反赌风暴,引发媒体一系列针对中国足坛黑幕的批评性报道.诸如足坛赌球假球等违法乱纪事件,媒体不可能跟公安机关办案那样通过侦查手段掌握全部事实情节,体育记者要对体坛类似现象展开舆论监督,采写批评性报道,只能采访相关新闻信息源获取信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记者在采写批评性报道时,如何处理与信息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播投诉类节目中录音报道不但可以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还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尽早解决。在广播投诉类节目中使用录音也是记者免于纠纷.实施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会出现被访者在采访过后“翻脸不认账”的情况.甚至要与记者和媒体“对簿公堂”。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采访过程的录音是记者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且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写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武海波 《记者摇篮》2012,(11):43-44
真实性,指的是作品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正确的感受和认识。原创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是指新闻记者带着真诚对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之后,使所创作的节目与采访对象的内在真实尽量达到完美契合的人类生存状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主要是运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传递新闻的一种手段,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严格的观察和记录,并且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准确地做深度报道,以此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以及趋势。为了挖掘电视新闻专题的深度,应该加强全局意识和对受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际特快》是由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 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档经济资讯新概念节目。1999年6月在东视一套正式推出。 播出时间:每周日东视一套18:00-18:20 节目构成:由城际消息,城际调查,京沪穗三地主题报道、一周新闻事件回顾、经济新视点等小栏目组成 城际消息:京沪穗三地最新的经济动向,关注时尚消费新潮流。 城际调查:平民视角,全新观念,准确制导。个案采访与科学调查紧密结合,客观反映京沪穗都市民意。 主题报道: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重大经济新闻事件;透视身边经济生活,关注新…  相似文献   

16.
李季 《视听界》2013,(6):105-106
民生类节目是各地电视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涉及百姓家庭矛盾的题材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拍摄采访这类题材,业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种题材缺乏新闻学上的新闻价值,只是普通看客“窥探欲”的一种表现。以致有些电视台明确表示拒绝播出这种“毫无价值的家庭闹剧”。也有人认为,对此类题材的一概否定未免偏颇。家庭矛盾折射的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伦理道德水准在家庭层面上的反映,新闻媒体有责任客观报道这类题材。其实,家庭矛盾类的题材并非毫无价值,但如果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也是不够的。报道这类题材,记者编辑不应该写实性地一写了之一播完事,而应有意识地充当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7.
袁超 《新闻三昧》2007,(6):37-39
一、深度报道及其特点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其内容具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即阐明新闻事实本质内涵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唯物论的世界观不过是对自然本来面目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坚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专题节目是比较详尽而且有一定深度的节目类型。它时常对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和评述,深入完整地反映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含义。一、编辑的要求1.注重时效性虽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就时效性的要求而言低于消息类新闻节目,但它仍然对时效性中的时宜性有较高的要求。报道的对象一般都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或是适合于当前形势下进行报道的题材。当然,在报道的深度和思想内容上,电视新闻专题比消息类新闻节目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题节目是电视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档具有深度的节目,通常会对近期发生的事件或典型人物进行记录、调查、分析或评述,不仅对事件的过程有深入的分析,还揭示主题的深刻含义,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电视新闻专题的编辑,通过对编辑技巧的科学运用,来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像资料给受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