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介绍"城市记忆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档案记忆观视野下,档案编研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进而论述了城市记忆工程"为档案编研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并就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参与"城市记忆工程"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声音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播濒临消失的城市声音,是构建城市记忆的必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北京记忆"项目成果《声忆京城》,明确城市记忆视角下声音档案的类型和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档案特色提出讲好方言故事、注重活态传承、建立共享平台等开发策略,利用声音档案展现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构建城市记忆,为开发利用声音档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档案不仅是政府机构进行归档的需求,也是城市记忆的收藏。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与提升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的选择,城市档案资源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当前档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满足人们对档案的需要,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建构城市记忆的视角,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基于构建城市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解读.档案信息资源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分布、构成和地位如何,"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方式、程序有何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在城市化的"大发展"与"大破坏"中"速生"与"速灭",在"档案记忆观"的指导下,中国档案界有关"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本文对2001年以来中国关于"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与综述,并做了相关的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闵然 《云南档案》2013,(9):48-50
为了保留城市记忆,塑造有个性且富有情感和竞争力的城市印象,档案工作者应明确档案在构建城市记忆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城市记忆的构建中,从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整合档案资源,更好地利用档案来保护城市记一亿。  相似文献   

8.
浅议城建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照片档案是城市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宣传城市形象,研究和再现城市历史的宝贵资料。城建档案馆作为收集、保管城建档案的基地和利用城建档案的中心,以传统的方法管理城建照片档案已不能适应其保管和利用的需要,对城建照片  相似文献   

9.
<叩访档案>是以档案"局内人"的视角,将作者平日所发现的与档案有关的现象,分析和综台的随笔集.也是作者从"局外人"的视角,剖析档案现象及解决档案事业发展所遇困境的思想火花.城市记忆是作者寄托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情况,将"局内人"的研究思路融合到档案事业发展的研究中来,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城建档案利用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建档案利用工作是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建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利用政策不明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原有的以维护移交单位利益为主的利用政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档案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城建档案利用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总结城建档案利用的规律,探索制定符合城建档案自身发展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2.
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为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提供了思想工具,通过对社会液态化的考察,液态的叙事方式、传播语境、权力分配和消费行为构筑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嬗变的时代背景.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呈现出档案记忆主体从分离向交互演化、档案记忆客体从有界向无界延伸、档案记忆物态从沉重向轻灵迁移、档案记忆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衍变四个表征.与此同时,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正面临着失衡失序的威胁:档案记忆限度过大影响记忆治理失灵、档案记忆内容有限抵抗社会失忆无力、档案记忆形式离散疗治受众空虚心理乏力.据此可以从重视话语力量,构建档案记忆传播新媒体平台;推进数字人文,打造档案记忆虚拟空间;强化个性推送,推动档案记忆主动消费;依托多感官互动,促发档案记忆沉浸式体验等方面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3.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社会记忆重构能帮助人们找寻历史及文化记忆,研讨社会记忆重构的档案著录工具及知识关联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实现记忆再现,为数字记忆提供方法支持.首先从档案著录定义及标准引出ICA-AtoM著录工具及其社会记忆重构应用;其次,提出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社会记忆重构面临的新需求;最后,提出融合档案著录及知识关联的社会记忆重构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档案著录可以作为社会记忆重构的工具,但以检索为目标的档案著录项目不能满足记忆重构内容的具体化和细粒度化;在档案数据化趋势下,知识关联是更好实现基于档案数据的社会记忆重构所应该考虑的关键环节;可考虑在档案著录工具基础上加入语义分析等技术,获取社会记忆逻辑要素及其语义关系,形成社会记忆的知识关联,支持记忆重构及再现.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中国档案》2015,(1):59-61
档案记录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保存城市记忆,服务科学发展"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目标。国家档案局于2013年启动实施"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建设工程,该项目是一项科学整合全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提供利用,以提高档案资源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方式采用中央云中心、省节点两级分布式结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建立城建档案时,只是初步的进行了数据的归纳,而对于信息资源却几乎没有任何处理,使得城建档案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能被完美利用。因此企业极需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有效地服务于企业。一、企业城建档案管理的特点企业城建档案管理即为所有与城市建筑相关的资料和文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记忆一词慢慢变得瞩目。面对城市“同质化”这样的困惑,学术界将档案是“辅佐记忆”这样的共识延展开来,探寻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的功能,“档案记忆观”慢慢地成为档案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民生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的独特性,阐析民生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对社会记忆的构建,提出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开发民生档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档案工作的现状 第一,馆藏单一制约了社会利用向广度发展.社会经营机制作出重大调整后,已形成了管理节奏快、决策靠信息的格局.社会并不是对档案信息需求减少,而是越来越多;不是仅仅需求档案信息,而是同时需求各种信息情报.但是,档案部门信息量少,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社会利用无法活跃起来,也不能向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角     
《档案天地》2014,(11):64-64
正何为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1、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增长规模的数据管理、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2、开发或应用具备"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建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建重点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与之形成的城建档案也是愈来愈多。因此,城建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很多城市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还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怎样才能管理好城建重点项目档案,是我们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