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丽娜 《今传媒》2012,(11):81-82
央视一套的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甫一推出,便受到观众的追捧,获得了"开门红"。作为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以其充满挑战和智慧的戏剧情境和紧扣生活的现实题材表现出了幽默亲民、乐而不俗、高雅娱乐的创新姿态。节目若想在本土化的进程中持续发力,尚需坚守文化品质、优化游戏规则、丰富节目表现形态,做到文化内涵与制作水准并重。  相似文献   

2.
《谢天谢地,你来啦》自开播以来,以"由娱乐到文艺再到文化"为目标,用拼盘等结构,挖掘"黄金档期",为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吹来一阵清新之见。  相似文献   

3.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梁培培 《报刊之友》2012,(12):96-97
《谢天谢地,你来啦》为央视于2012年新推出的一档娱乐节目,于4月14日正式播出。作为一档“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与其他娱乐节目在诸多方面均有较大不同。本文拟从节目呈现样态、内容架构、文化诉求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调控或引导国内娱乐节目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荆丽娜 《报刊之友》2012,(11):81-82
央视一套的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甫一推出,便受到观众的追捧,获得了“开门红”。作为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以其充满挑战和智慧的戏剧情境和紧扣生活的现实题材表现出了幽默亲民、乐而不俗、高雅娱乐的创新姿态。节目若想在本土化的进程中持续发力,尚需坚守文化品质、优化游戏规则、丰富节目表现形态,做到文化内涵与制作水准并重。  相似文献   

6.
《谢天谢地你来啦》(以下简称《谢天谢地》)是央视在限娱时代最新开辟的一档娱乐节目,节目由央视名嘴崔永元主持,节目每期邀请5位嘉宾参与演出,嘉宾将面临一个未知情景,在没有剧本、没有台词的情况下与场景中的人物进行即兴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只能说"是",不能拒绝回答配戏演员提出的问题.节目的宗旨是"乐而不俗,玩高雅的娱乐".  相似文献   

7.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崔永元在央视办的一个栏目名,好比小崔过去主持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 偶尔我也会看看"谢天谢地,你来啦",节目的内容是小崔请了一干演员在台上展示一下表演才能.看后不得不质疑:就这么个娱乐节目,值得"谢天谢地"么? 这样说来,好像有点吹毛求疵,其实不是的.好的电视节目名称,应该表达明确,应该入眼入耳,即使不能新颖、独特,但至少必须与节目的内容相符,例如"夕阳红"一看就知道是老年节目,"非诚勿扰"一听就知道是相亲节目,"快乐大本营"是娱乐节目.简短明了而又含义明确,是电视栏目的基本要求.再看看"谢天谢地,你来啦",既看不出节目的性质定位,又缺乏文化底蕴,流入江湖侠客见面的寒暄,让人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8.
马冲 《青年记者》2014,(2):88-89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引入本土,表演嘉宾在没有剧本、没有台词的情况下,进入到特定主题场景,扮演某个特定角色。该节目由崔永元和王雪纯搭档主持,2011年国庆期间首次播出,2012年升级为周播节目,4月14日首播后,比前一周同时段收视率增长了37.4%,打破了央视经常出现的"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广电总局发布"限娱  相似文献   

9.
李婕婷 《传媒》2015,(19):64-65
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便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引起全民收视风潮.《奔跑吧兄弟》引进自韩国超高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Running 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数年来连续每周播出,在游戏中创造了经典的撕名牌环节,使得许多综艺节目争相模仿,在全亚洲拥有极高的人气.随后,随着大众口味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韩国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国内对其的引进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韩国综艺节目从"明星+游戏"的路子逐渐转变为做"真实类娱乐节目",我国对于韩国综艺节目的引进方式也从单纯的引进播放,发展成购买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包装,制作成"韩国路线"和"中国模式"相结合的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年"。浙江卫视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好口碑的优秀节目模式,如《中国星跳跃》、《中国好声音》等,经过本土化制作,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新高。本文以引进综艺节目为中心,分析我国引进节目所经过的阶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12,(6):121-122
在今年的中国电视发展年会上,举行了2011—2012中国电视发展最具创新力十大上星频道的发布活动,主办方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评委会由中广协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我还担任了写评语的工作。1.央视综合频道我们有一套—13亿中国入的一套,国家大台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不言而喻。于是,《魅力纪录》、《谢天谢地,你来了》竭力打造晚间节目精品带;《晚间新闻》、《看见》、《首席夜话》引领新闻和专题节目的创新方向;《梦想合唱团》、《我们有一套》注重电视综艺节目的品位与格调,而《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成为中国电视的年度记忆之一。央视一套在宣示中国电视的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方面可圈可点,其中,《谢天谢地,你来了》和《梦想合唱团》入围广电总局表彰的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之列。  相似文献   

12.
国内综艺节目发展迅猛,湖南卫视为首的各大地方卫视以引进韩国、日本版权节目为主,而美国版权综艺节目较少。近两年,《周六夜现场》、《吐槽大会》等美国版权综艺节目在国内热播。一方面,这类节目的播出量惊人。另一方面,这类型节目的口碑不佳。以《周六夜现场》为例,通过对节目内容退化、节目策略演化、节目播出平台进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给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促进我国综艺节目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史卫静 《东南传播》2010,(6):153-154
台湾综艺节目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无论节目形态还是主持风格都已日趋成熟,因此值得大陆同类节目学习和借鉴。而在台湾众多的综艺节目之中,广受港台及大陆观众欢迎与追捧的《康熙来了》无疑是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对这档节目的分析,可以对大陆综艺节目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其探索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陈梦轶 《今传媒》2014,(8):104-105
随着全民"娱乐化"需求的发展,综艺节目备受关注。自1962年台湾综艺开播以来,综艺节目便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大陆综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大量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已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综合比较两地综艺的传播环境、节目定位及主持人特色来分析相似或差异之处,旨在对今后两地综艺节目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海外引进节目模式在我国电视荧屏呈现"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就有近30档来自海外模式的综艺节目陆续在电视媒体亮相,其中《开门大吉》、《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基本都是对引进节目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而获得收视佳绩的。海外节目模式引进为原创力不足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补血",但令人担忧的是,对"补血"一味依赖则会引起"造血"功能缺失,进而削弱原创能力。2013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对扎堆现象严重的歌唱选拔类节目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对这类引进节目实行总量控制,并要求各卫视提高原创节目比重。从某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好声音》成功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名誉。2013年各卫视台一窝蜂似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爸爸去哪儿》等一批从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一时火热荧屏,2013年被业界称为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的"井喷年"。中国电视自开播后,电视节目的模式从最初的"山寨"到如今引进国外节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拿来主义"风行的潮流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按费斯克的理论,大众社会中娱乐的主要方式是解构权力。因此,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是通过解构权力来制造快感。通俗、低俗与庸俗节目的快感属于重复性制造,多作用于肉体;而智慧型娱乐节目则多创造性和反思性的快感制造。作为创新者,《谢天谢地,你来啦》从反思的角度为大众制造快感,但其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临场发挥"易陷入"诡辩";固定内容与即兴表演矛盾巨大;高智商的定位与受众心理接受存在一定差距;节目台本设计易与社会发展脱节;节目模式化点评与创新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很多80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故艺人高凌风曾经说过"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段话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是两岸电视人的共识。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经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互换。如今,不仅大陆观众不再苦苦等待网络更新《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这些曾经让观众痴迷的节目,就连台湾人也不为自己的综艺节目买单,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是《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等。台湾的综艺节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就将探索现在台湾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长力 《传媒》2013,(1):23-25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广播电视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实施,改变了上星频道电视节目的结构、布局和基调;《最美新闻人》等10个广播栏目和《谢天谢地你来啦》等18个电视栏目获得广电总局表彰;《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万众收视热潮,创造了纪录片传播史上的记录;《中国好声音》受到观众追捧,引领中国电视走进大投入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广播电视"走转改"全新报道方式令听众观众耳目一新,在国内外都引起反响……这些大事件既反映了中国广播电视的大转折大跨越,也预示了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被业内人士形容为"海外综艺节目模式引进井喷之年",中国的综艺节目开始迈入一个大制作、大投入的大片时代,尤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些节目最为突出,均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在这些节目热播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