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濮阳出土了三组仰韶时期蚌塑龙虎图后,引起了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天文、宗教、美术等方面对三组蚌图进行诠释,提出了不少卓见。但众说纷纭,给人以杂乱之感。本文根据史书资料对其仔细解读,认为三组摆塑是一个系统的互相照应的反映原始宗教文化的整体,即刻画了"骑龙升天"、"百兽率舞"和"凤凰来仪"三个宗教祭祀场面。  相似文献   

2.
<正>一、蚌塑反映出的历史时代和天文含义1987年8月,在河南濮阳西南西水坡发掘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一座45号墓葬,在墓葬人架骨的东西两侧,分别用蚌壳摆塑有龙虎图案。人架骨头南脚北,龙、虎则头北尾南,四脚向外。在人骨架脚端的前方,即人骨架的正北方向,另外还摆放着一堆蚌壳和两根人的大腿骨。经冯时和伊世同两位先生考证,认为是北斗星的象征。这样,这组蚌塑,就成为一幅与中国传统星象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  相似文献   

3.
l995年10月11日上午,我们围绕着从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三组蚌塑从不同角度,上下左右观察、拍摄,研究摆塑的程序、方法、造型的规律,结果引出石破天惊的大发现。由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蚌塑的程序、技巧可以明察。蚌塑类似高浮雕,为泥、蚌的合成品。摆塑程序:①整体构思;②根据整体构思划出总体布局范围;③在平地上用河泥(湿土)堆出或切割出坯形,高出地面;④在泥坯形上用各种蚌壳塑造出预定的形象;⑤水分蒸发后泥土板结成大地摆塑艺术。摆塑方法:1、选取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蚌壳作原料;2、用不同的蚌壳在泥坯上贴塑成(…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蚌塑宗教遗迹的研究表明:距今6500年前,以北斗与四象星官为代表的五宫体系已构建起雏型,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主体部分已经形成;西水坡45号墓墓葬的特殊形制表现了最原始的盖圆;灵魂升天观念以及王权政治与天命思想在西水坡蚌塑遗迹中有所展示;中国古代四子神话的出现年代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已经完成。这一天文考古学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古代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古代思想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蚌塑宗教遗迹的研究表明:距今6500年前,以北斗与四象星官为代表的五宫体系已构建起雏型,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主体部分已经形成;西水坡45号墓墓葬的特殊形制表现了最原始的盖圆;灵魂升天观念以及王权政治与天命思想在西水坡蚌塑遗迹中有所展示;中国古代四子神话的出现年代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已经完成。这一天文考古学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古代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古代思想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绘图讲解这一难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在绘图时,以某一经线的纬度为纵坐标,标出赤道(0°)、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以时间为横坐标,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次年春分、夏至六个节气(如图所示)。一、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边讲边绘,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从A至B,即每年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从B至D,即每年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经过…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中师《地理》新教材 ,编排观念新、取材角度新、问题设计活、图像图表实 ,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正确指导思想。但其中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一、科学性错误需订正例证 1,课本 15页 :在“四季星空的变化”图中 ,地球运行到 1、2、3、4四个位置时 ,对应的节气分别应该是秋分、冬至、春分、夏至 ,而该页的文字描述恰恰相反 ,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是为科学性的错误 ,需订正。二、文字表达欠妥当新教材有个别地方 ,由于文字表达的欠妥 ,给学生理解造成了不应有的误会。例证 2 …  相似文献   

8.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9.
二十八宿是位于天球赤道与黄道之间的最重要的恒星坐标体系,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二十八宿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国际天文史学界争议不休的重大问题。继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图出土之后,濮阳西水坡又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龙虎蚌塑,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之说已无可争辩。  相似文献   

10.
一、龙虎蚌图的发现 1987年,考古工作者配合濮阳市城市基本建设对西水坡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远古先民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64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几组蚌塑龙虎遗存。根据其分布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11.
在教合成词的结构关系时,不少教师把“冬至、夏至”讲成陈述式,这是错误的。判断一个词是什么结构关系,必须弄清每个语素的意义。单义的好办,多义的较难。“冬至、夏至”的“至”是多义语素,对它的理解不同,析出的结构关系也就不同。如把它讲成动素“到”,则“冬至、夏至”是陈述  相似文献   

12.
一、龙虎蚌图的发现1987年,考古工作者配合濮阳市城市基本建设对西水坡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远古先民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64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几组蚌塑龙虎遗存。根据其分布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位于一座墓穴中,一龙一虎陪伴着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一、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四季变化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免疫炎性因子的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NF-κB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2、及IL-6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IFN-γ的水平。结果:与春分组以及秋分组比较,夏至组以及冬至组IL-1β、IL-2、IL-6、IFN-γ及NF-κB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结论:免疫炎性因子存在春秋低冬夏高的季节节律,季节对脑梗死的影响是通过免疫炎性因子网络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教材中有关该内容是用夏至日、冬至日和春秋二分日三幅图配合文字来说明的,如果将该部分的三幅图综合成昼长曲线图(图1),就大大地缩小了教材文图之间的思维跨度,学生也就更好理解了.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语言学著作把“夏至”和“冬至”分析为“主谓式”的合成词,这主要是因为把其中的语素“至”理解为“到”的意思。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古代历法以及相关的文献材料和训诂材料都认为,其中的“至”应该是“极端”的意思,“夏至”和“冬至”应该理解为“夏天的极端日”和“冬天的极端日”,那么“夏至”和“冬至”就应该是“偏正式”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的独特创造,是黄河流域人民认识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结晶,为天文学作出了伟大贡献。二十四节气实际上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到达的位置。地球公转一周是360°,每转15°是一个节气,所以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两个节气相隔15日多点儿,每个节气都有比较准确的公历日期(如图),可以在日历上查到。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四个季节的中点,这期间的季节特征最鲜明。以上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24个节气要求主要掌握四个: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地球公转的各种变式图中节气的判定是个难点。下面介绍三类主要节气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极点:天顶与北天极(N)重合。夏至日时,太阳整日不落,在天空做逆时针方向运动(仰视),其地平高度为23.5°,如图3中上图所示。南极点:可把图2中下图倒转过来,便得到图3下图(天顶与南天极重合)。冬至日时,太阳在天空做顺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即太阳光线在这一天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那么其他22个节气日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的纬度数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