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德育工作中的"心罚"现象,从"心罚"的概念及其对学生的危害,"心罚"现象的成因和改变"心罚"现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体罚学生早已为学校明令禁止。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这种以"罚"代教的"棍棒"式教育逐渐得到遏制。但是,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变相惩罚方式--"心罚"--仍大量存在。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胁迫、谩骂、讽刺、挖苦、冷落甚至羞辱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极不文明的错误言行对待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学生造成极大伤害。   与体罚相比,心罚之危害更大。从"罚"的外部特征来看,体罚是显性的,而心罚是隐性的。教师对学生"心罚"主要体现为一种言语行为态度,较之体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当前对于校园的"心罚"风,一来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3.
时下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 ,但是“心罚”却普遍存在。所谓“心罚” ,就是对待某些学生冷漠、讽刺、挖苦、压抑等等。这种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如孤独无助、自卑、恐惧、自暴自弃、厌学、敌意等等心理问题和障碍。常见的“心罚”有以下几种 :对学生冷漠。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上有些毛病的后进生 ,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不给他谈话 ,不给他笑脸 ,相处几年如同路人 ,甚至连批评也没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种精神禁闭 ,故意违纪 ,以求老师批评他一次 ,精神上透透气 ,可见这种“冷漠”型“心罚”的厉害。讽刺挖苦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心罚"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应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思,改进教育态度和方法,杜绝"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海宝 《班主任》2014,(2):61-61
正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一名班主任说,他们班的班规规定,学生违纪一次缴纳班费十元,还强调自己与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其实,所谓的缴纳班费,本质是对违纪学生罚款。我们常说,禁止体罚学生,却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的"钱罚"。我认为,"钱罚"与"体罚…"心罚"一样,应该摒弃。原因  相似文献   

6.
体罚,对教师来说耳熟能详,因为社会、教育部门、学校都给予高度关注,教师自律意识也不断得以强化,但对"心罚"却缺乏必要的了解."心罚"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体罚,是教师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惩罚和摧残.  相似文献   

7.
劳动最光荣     
正劳动最光荣吗?此问一出,回答可得谨慎。何哉?一些班主任对于劳动的界定无外乎两种:一是义务使然,今天安排你值日,你不劳动谁劳动?二是学生犯了错误,用劳动将功补过。但凡对劳动如此界定的老师,他心目中的劳动是绝对与光荣一词沾不上边的。在班级管理中,"罚劳动"成为老师的杀手锏。因为对学生,"罚"得不对就会违规,但对"罚值日"却没必要  相似文献   

8.
浅论心罚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琴 《教育科学》2002,18(2):56-57
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罚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前,受法律和教育制度的制约,学校中很少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是,教师心罚学生的现象却仍然盛行于学校之中。所谓“心罚”就是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理上的惩罚,比如,讥讽、挖苦、嘲笑、谩骂、中伤、威胁等。心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与体罚相比较,心罚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它对学生的危害更深刻、更长远。当然,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心罚的危害可能相对小一些,但是,对于心灵脆弱的学生可能会导致恶果。尤其,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心罚很…  相似文献   

10.
"心罚"是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隐蔽而又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要避免"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个人的努力,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对象界定为学生的人身伤害,并不包括精神损害。随着我国教育立法的不断加强和法制教育的普及,教师对学生体罚现象逐渐减少,甚至基本消失。然而却被另一种精神损害———心罚所代替。心罚在学校中始终普遍存在,由于其伤害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心罚已成为学校中伤害学生的普遍违法行为,如果心罚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将对学生终身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管理行为,避免教师心罚行为的发生,从法律层面分析教师心罚学生的行为,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心罚”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教师对学生“心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则案例的基础上,对心理惩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校园中存在的各种“心罚”学生的现象、原因和后果,并对如何防范教师“心罚”学生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罚"一直都是人们所极力杜绝的,然而还有一种相对于体罚,更为消极的惩罚方式——"心罚"却极少有人关注。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体罚这种惩罚方式基本上已经被制止,但是心罚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种惩罚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施虐,会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普遍地存在着对学生进行心罚的现象,由于其表现形式没有体罚那么直观,所造成的影响也可能不会就近地体现出来,所以大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用支持、鼓励、表扬等方式教育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整天生活在老师精心制作的蜜罐中,而教师呢,则是小心翼翼,视"罚"字为紧箍咒。那是不是让"罚"字在教育的字  相似文献   

15.
徐琴 《河北教育》2002,(6):17-17
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班级里的一件事:语文老师问一个同学“者”(zhě)字怎样读,这位同学错读成了“zǎi”(宰)。语文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对这位学生说:“是读zǎi吗?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读,我马上宰了你。”课后,学生们经常用老师的这句话来嘲笑这位同学,从中取乐。这个学生很痛苦,以后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内心很沉重,立即想到了二个字:心罚。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动手打骂学生,但是他的讽刺挖苦是对她心灵的伤害,这比体罚更严重。所谓心罚,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前,"心罚"已成为校园中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象."心罚"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明满脸不悦地对我说:"老师,班长罚我扫地,我不干!" 昨天他没扫地,被同组同学检举,按班级规定,班长罚他扫一周,今天就该实施了。 "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只罚我不罚他们?"他一副气愤的样子,脸胀得通红。 "我昨天站文明监督岗去了就没扫地。但还有同学也因站岗没扫,为什么不罚他们?"他几乎嚷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惩罚"是控制行为的常用方法,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罚不止"。但"罚"就一定能"止"吗?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说,不怕学生犯错误,就怕碰到那种犯了错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对学生施行体罚是众人皆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然而,不能对学生施行"心罚"也许部分教师就从来没有注意过.  相似文献   

20.
组词     
语文课上,老师请同学们用“罚”字组词。 学生甲(较快地):“罚站、罚跪、罚跑、罚写作业、罚挨饿、罚……。” 老师(愠怒地):“准来另外组词?” 学生乙(很快地):“罚钱、罚晒、罚扫地、罚… ”。一0 老师(恼怒地):“淮叫你们尽讲这些,给我罚站听一节课!”组词@李怀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