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经常是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就引发别人如何对待你。”这是圣经中的回声定律,教师以怎样的榜样展示给学生,他们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教育上的“回声定律”。而回声定律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规则教育”: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成为从思想到行为的共同约定。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常是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就引发别人如何对待你。这是《圣经》中提出的回声定律。德国也有这样的一句谚语:你怎样冲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他们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礼貌有加、举止文明已成为44岁以下的德国年轻父母对孩子  相似文献   

3.
记得这学期,我在班级里提过最多的,便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最终,很多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学生》2009,(7):54-57
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都是受别人排挤与嘲讽的。我也知道“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的道理,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只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是,事实证明她们只是把我的努力当成好欺负,需要我的时候.对我低声下气;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什么也不是.而且还无中生有地说好多难听的话。我只能忍气吞声。不是我怕她们,也不是我懦弱,我只希望用我的忍让换来清静。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相似文献   

5.
“真诚”     
真诚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真实,诚恳,不虚伪。如果希望别人以这种态度来对待自己,那你自己要先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别人、其实仔细想想,真诚何尝又仅仅发生在人与人身上呢?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分析,以牙还牙报复法和黄金法则是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德表达,尽管两者之间有差异,但两者是联系的,黄金法则是从以牙还牙报复法发展而来,是它的转化和普遍化。"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是两者的共同点。如果离开了作为道德基础的爱的诫命的规范准则,任何关于以牙还牙报复法和与黄金法则的比较是不完整的。以牙还牙报复法是历史上第一个公正形式,通过伦理更新,不能忽视其作为当代道德框架内的人类相互关系的调节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善待他人     
从我刚懂事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善待他人。妈妈经常对我说:“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  相似文献   

8.
名言趣画     
所谓以礼待人,就是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查理德菲尔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托尔斯泰只有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头。希望像太阳,当我们向它行进,我们负担的阴影便抛在身后。———史美尔斯名言趣画@文俭  相似文献   

9.
处世原则     
处世的第一原则是"推己及人"的原则,也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这就是说,你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要养成"设身处地"的习惯,经常考虑别人的希望和利益.  相似文献   

10.
施银燕 《福建教育》2005,(4A):37-39
学生们怎么看待课堂出错?他们愿意暴露错误吗?出错后他们的体验是什么?他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不可忽视的“破窗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惠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处世原则     
处世的第一原则是推己及人的原则,也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这就是说,你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要养成设身处地的习惯,经常考虑别人的希望和利益。如果和你交往的人常常能在思想上、工作上有所得益,在他困难的时候,会得到你的慷慨帮助,那么就会有许  相似文献   

13.
愚人节     
四月一日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日子,开心当然可以,但是记住玩笑不要开过分了,以免伤害到别人。对待他人要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一些关于愚人节的表达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师生之间信息传播的过程。这种信息传播的成败,既同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关,更同信息的处理有关。杜威曾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见解,他说:“你试把某种经验,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经验,完整地和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你将会发现你自己对待你的经验的态度在发生变化。”这是就有效传播的结果而言的。就传播的过程来说,有效传播的经验,是经过信息处理的经验。“要把经验传给别人,必须把它整理好。要整理好经验,就要置身于经验之外,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下,看它和别人的生活有何接触点,以便……使他人能领会经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希尔鞋店     
对自己有信心,别人也将信任你。别说办不到,而要证明你能办到。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便怎样待人,永远提供多于对方期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你拒绝过别人吗?是怎样拒绝的?有些时候是不是有难以启齿的感觉?小编一开始发出这几个问题不是有意“查户口”,只是想启发同学们的记忆,伴着你的记忆,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话题——怎样拒绝别人?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常常面临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如果我们都能满口应承着说:“是”“当然可以”,那当然最好不过了。但是,你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吗?在回答对方的要求时,总免不了要说一个“不”字。而一个“不”字说来轻巧,可在人际交往中就犹如一把无形的“刀”,举起来砍下去重若千斤。  相似文献   

19.
班会主题:学会交朋友。 班会教具:个人小档案、剪刀、镜子、手工纸、课件。 班会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与朋友相处时,能够善待朋友,学会谦让,不任性,明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的道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朋友,介绍自己。 3.德育目标:明确朋友的含义,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4.心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朋友的含义,克服交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班会重点:学会了解和理解朋友,学会站在朋友的角度去思考。 班会难点:使每一个学生都用真心去理解朋友、善待朋友,掌握交友规则。  相似文献   

20.
[材料]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写过关于生命的文章,启迪人们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上海人陆幼青在与癌魔搏斗的过程中,更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死亡日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坚强信念。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轻生,社会上此类现象更是时有发生。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现象的?你是怎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它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以“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