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恩师     
《班主任》2013,(9):70-70
先生姓王,却非王子,遑论白马。个不高,顶半谢,鬓微霜,其貌不扬,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
门阀政治是东晋一朝的特色,在迭相秉政的王(琅琊)、庾、桓、谢、王(太原)五族中,琅琊王氏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影响极为显著,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周姓是中国的望族大姓。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周姓已成为仅次于“王”、“谢”两大世族的高门。时称北方有“崔、卢、李、郑”,南方有“王、谢、顾、周”。《百家姓》是赵宋王朝遵循魏晋南北朝的先例,按当时的贵贱、等级再次编排姓氏次序,并带有启蒙深本性质的书籍。在《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周姓名列第五,阀阅清贵。何以周姓在中国历史上能长期保持其世系繁衍与经久不衰的社会地位,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除了周姓子孙隆德守道、奋发自强,各个朝代人材迭出之外,应与周姓祖先创立宏伟大业有关连。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以来,谢朓研究取得很大成果。首先,对谢朓诗歌情景的浑融、才情与谋篇、格律技巧及艺术风格都有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情景交融这一点,抓住了谢朓诗歌的根本特色,研究不断深入、细化,标志着谢朓研究的进步。而对其才情与谋篇得失还是毁誉参半,未有定论。对其格律技巧的研究,虽常有述及,但由于资料缺乏及近体诗规则的拘束,不够深入。其次,把谢朓与谢灵运、陶渊明、李白进行比较研究,更多地展现了谢朓诗歌创作的特色。特别是李白与谢朓的关系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前期学者主谢、李相承说,并出版了专门论集,影响甚大,后期研究者则一反谢、李相承说,对李白与谢朓关系提出质疑,这些文章虽数量不多,但仍从根本上动摇了谢、李相承说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学渣陶渊明     
彭敏 《大学生》2020,(2):52-54
一曾几何时,陶渊明这个学渣,这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也曾是家族中兴的希望。魏晋时期门第森严,高门大族与寒门庶族之间,差着孙悟空好几个筋斗。较之王、谢、桓、庾这些士族高门,陶氏一脉,说得难听点叫做门衰祚薄。王谢子弟天天清谈就可以立取公卿,寒门士人拼死拼活,也只能沉沦下僚。  相似文献   

6.
东晋四大家族(王、谢、庾、桓)中最为显赫一时便是王家。这里的王指著名政治家王孚,他有个侄子叫王羲之,后人把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当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世人喜欢称其为“王右  相似文献   

7.
一般定义,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组成的“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形成的文人团体。但其实,“竟陵八友”的雏形,早在王俭身居宰府,掌选职,又兼领国子祭酒时就已经初具规模。后来被王俭拉拢团结的萧衍、谢朓、任昉、萧琛等人纷纷转入竟陵王府,倒向竟陵王萧子良一边,最终形成“竟陵八友”。这其实是皇权和王俭士族相权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齐武帝忌惮王俭势力扩大,扶植二儿子竟陵王萧子良以打压王俭的一台好戏。探究“竟陵八友”的形成,可揭示永明年间皇权一面利用士族、一面又打压士族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代表的西邸文学集团,是先唐时期人数最众、阵营最大的一个文人群体,对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谢朓在“西邸”的八年时间内,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两大明显的特点,其一是“以山水作都邑诗”,其二为“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此外,谢朓还以其不断的艺术实践,成为“西邸”诸人中对“永明体”贡献最大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19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林丛虎、开发处处长王亚忠、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张晓东、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主任科员谢龙一行四人在赤峰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人眼睛很不一样。就拿我们的老师来说吧,各有各的特点。王老师的眼睛是威严的眼睛。每次上数学课之前,王老师总是用亮亮的眼睛扫视一下全班,然后才开始讲课。虽然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可是每到这时候,我总是把眼光溜到一边。有一次,黄炜楠和吴怀凯两个同学在说悄悄话,没有认真听课。只见王老师放下课本,慢慢地转过头去盯着他们。那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白白的,可怕极了。两个调皮鬼吓得赶紧闭上嘴巴,专心听讲。王老师的眼睛可真管用!谢老师的眼睛是慈爱的眼睛。只要一听说要上语文课,同学们就会露出…  相似文献   

11.
操场上,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谢好学羡慕地拍着熊小朗的肩膀:"你老爸老妈真好,从来不给你请家教!"熊小朗也有烦恼,"你可知道我每天得练半小时钢琴?""王渊博的老爸才好,给他买一堆课外书,不像我爸,给我买的不是练习题,就是综合卷!"夏天发着牢骚。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王、谢并称,而谢氏明显以文学见长。这一点,与谢氏的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开创者谢安携子侄宴集,讲论文义,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而玄理的辨析、“纵情丘壑”的家风,对谢氏家族在山水诗中独特的贡献,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14.
钓碣 《世说新语·雅量篇》云: 王僧弥(珉)、谢车骑(玄)共王小奴(荟)许集。僧弥举酒劝谢云:“奉使君一觞。”谢曰:“可尔。”僧弥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何敢诪张!”刘孝标注:  相似文献   

15.
王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斯斯,甚至有点羞涩的男生。刚开始时他显得比较拘谨,我与他随便聊了几句。让气氛轻松一点。而他也不那么紧张了。进入正题后,王餐慢慢说道:“谢老师,我觉得自己的眼睛有问题,因为我上课时一抬头看黑板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眼角的余光总是要注意旁边的同学。  相似文献   

16.
佘民富 《班主任》2003,(5):46-46
读了贵刊第八期谢云老师《不做园丁》一文,真有些佩服谢老师的反思精神。但作为一名老教师,又不敢苟同谢老师的观点。谢老师为何“不做园丁”?他说是“起因于一次观看园丁的劳作”,“不希望自己像园丁那样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17.
在宋金对峙时期,塞北江南广为传诵一首词——《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南朝千古伤心事, 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 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  相似文献   

18.
朋友不用谢     
杨紫 《课外阅读》2009,(24):54-54
记得一位名人说:“能交到两个永远不说谢的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人生能交这样几个朋友最好,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不说谢,人家得到你的关照也不说谢,心里边想朋友就应该是这样子。”  相似文献   

19.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同为能左右江左政局的门阀士族。其中王氏先贵,谢氏后显。东晋中晚期,谢氏家族一心翼卫皇室且从容进退,有所不为;而王氏兄弟则攀附权臣,不存国计并于钻营贪取中尽露其阴忍狡黠之性,由此两家交恶、联姻终绝。王氏兄弟的品行及门望对希图大事的刘裕来说适有可取,故在代晋自立的过程中,刘裕对王氏家族多所信赖,而于谢氏后人则心存猜疑,或干脆剪除。新朝既建,王弘叔侄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殊机缘以泄其宿怨。先是王弘弹奏谢灵运,使之免官并暴其家丑,继乃弘又联手王华、王昙首至谢晦一家尽皆被杀。谢晦被杀后,灵运始当谢族门户,然因有人暗中构陷,无论灵运居官或归隐,仍屡遭纠弹并最终为彭城王刘义康所害。刘义康之害灵运,其幕后推手当有新贵孟岂页及王氏兄弟。  相似文献   

20.
顾问(以姓氏拼音为序)王承绪(浙江大学);王冀生(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汪永铨(北京大学);王一兵(苏州大学);薛天祥(华东师范大学);朱九思(华中科技大学)名誉理事长潘懋元(厦门大学)理事长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副理事长(以姓氏拼音为序)陈学飞(北京大学);刘海峰(厦门大学);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谢安邦(华东师范大学)秘书长谢安邦(兼)常务理事(28名,以姓氏拼音为序)陈昌贵(中山大学);陈洪捷(北京大学);陈学飞(北京大学);范文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龚放(南京大学);郭立峰(海军工程大学);胡建华(南京师范大学);雷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