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9,(12):27-27,54,55
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归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见大虾蟆,谓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而不能具。”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郁缩,但蹄不如累趋尔。”伯乐曰:“此马好跳踯,不堪也。”  相似文献   

2.
短文译注     
伯乐子执父所著之《相马经》求马,而得悍马,不可驭,伯乐曰:“此所谓‘按图索骥也。”——《艺林伐山》注释:①伯乐:即孙阳,周时一个善相马的人。②《相马经》:是伯乐著的一部研究、察看马好坏的一部书。③悍马:凶悍暴烈的马。④驭yu:驾驭,骑坐。⑤按图索骥:按照图象寻找好马。  相似文献   

3.
穆公尝请伯乐曰:"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 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之共 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 臣之下也。" 公其九方皋,使行求马。三月而 反报,曰:"得之矣,在沙丘。"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取之, 牡而骊,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弗能 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大患 曰:"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 其所不见。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 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  相似文献   

4.
一郑玄字康成,少为乡啬夫①。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相似文献   

5.
课文《愚公移山》中有“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一句。课本注为“魁父,小山名。”“魁父”一词,自汉代高诱作注以至于今,多以河南陈留县境内的山名释之,如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选》。笔者认为“魁父”一词不是实际山名,而是一种虚指,乃为“堆阜”二字的假借,其实就是大土堆。证之和下:《国语·周语下》:“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乎?”韦昭注:“小阜曰魁”。又《文选》木华《海赋》:“濤(?)滐而为魁”。李善注引贾逵《国语注》曰:“小阜曰魁”(按:胡刻本“小”误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的层面上,马伯乐的形象是可笑的又可恶的,然而马伯乐形象的基调底蕴是可辈的。 《马伯乐》是一部悲剧。因为围绕马伯乐的环境是真实的,悲剧性的,马伯乐形象是漂浮在时代大潮中取小利求小惠,“无心的以荀活为宗旨”的“蠢虫”的代表。《马伯乐》体现了作者对“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下彻底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8.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9.
对于萧红的《马伯乐》书中主角马伯乐的形象从国内到国外所有研究者的观点都几乎完全是一致的,国外学者这样评论这个人物:“萧红书中的主角——马伯乐,是个自私自利、放纵、但不能自力更生的社会上的迷途羔羊;他在战时的中国东漂西荡,是个十足的庸材懦夫。全身就找不到一点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三不知”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令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令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自始至终完全不知。《红楼梦》五十五回: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  相似文献   

11.
《马伯乐》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长篇小说,是萧红在不断流亡的过程中写下的最后的作品。最初在报纸上连载,由于作者英年早逝,没有来得及写完全篇。《马伯乐》的单行本在萧红死后出版。小说通过主人公马伯乐在战乱中的逃亡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乱世景象。我们从马伯乐的行踪上可以看到作者的行踪。作者也正是要在自己的逃难过程中拉上马伯乐这样一个喜剧性人物,把苦难化为笑谈,在笑谈中对社会丑恶进行辛辣的讽刺。  相似文献   

12.
【命题形式】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之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则十倍。请以“伯乐与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此篇作文,可以发表感想,可以编撰故事,也可以抒发情感,只要围绕“伯乐与马”这个话题即可。但是,以下几个角度应该注意:其一,一匹骏马,在市上卖了三天无人过问,世人不识马,致使许多骏马都这样被埋…  相似文献   

13.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14.
张释之执法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且方其时,上使  相似文献   

15.
文言阁     
一个纯朴憨厚的小伙子,母死父亡,无以丧葬,便卖身为奴,料理丧事,以尽孝道,真是动天地而泣鬼神。天帝派织女下凡,助他一臂之力。这美丽动人的故事,始流传于汉朝,晋朝干宝在《搜神记》中曾有所记载;人们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由《搜神记》的这一段文字演绎而来的——董永遇仙记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②田亩,鹿车~③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④。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⑤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  相似文献   

16.
水滴石穿     
这一典故出自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地集·一钱斩吏》。“张乖崖为祟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崔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  相似文献   

17.
“好马”应吃“回头草”安徽省庐江县庐江汽车站左崇年识得“好马”的“伯乐”不少,但能识得“吃回头草”的“好马”的“伯乐”并不多。然不多并非没有,贵州长征电器公司就是识得吃“回头草”“好马”的“伯乐”。《工人日报》9月1日载:长征电器公司关心、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贾黄中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pi)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相似文献   

19.
《生死场》、《呼兰河传》与《马伯乐》是才华横溢而命运乖外的女作家萧红留下的三部耐人咀嚼的佳作。如果说《生死场》透过呼兰人生生死死的场景展现的是东北农民“从蚁子似地为死而生到巨人似的为生而死”h]的人生模式的变更,《呼兰河传》进一步描述故乡人愚钝麻木及不思进取的生存状态以挖掘呼兰人内在生命的萎缩和枯竭的话。那么《马伯乐》则变换了钩魂摄魄的对象、直入人物心灵深处,披露现代城市人脆弱的心灵、苍白的人生。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生存境遇的关切这一语境下,《马伯乐》承续了萧红一贯的精神,即对审美主题的追求,但…  相似文献   

20.
萧红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历来颇受争议,评价不高。这部未竞之作无疑也是她人生体验、心路历程的结晶。本文从家庭、时代、自身三方面分析小说主人公马伯乐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背后折射出的作者的精神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